导 读
2022年是我国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暨北京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根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年度工作计划,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和北京市文物局大力支持下,北京城市规划学会近期组织编制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秀案例汇编集(2013年-2022年)》,这些案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重要成就的缩影,现予发布。期待全社会继续共同努力,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京华大地书写生动实践,共同擦亮中华文明金名片!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秀案例汇编集(2013年-2022年)》
优秀案例名单
案例来源
汇编集采用各区有关部门推荐、行业机构自荐、社会公众申报等三种方式。
主要内容
108个案例中,包括优秀规划研究课题29项、优秀建设实施项目50项、优秀社会参与活动29项,串连了老城、中心城区、市域、京津冀四个空间层次,涵盖了老城、三山五园地区以及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涉及了古代与近现代、城市与乡村、物质与非物质等不同要素类型,为北京名城保护工作蓬勃发展的宝贵十年留下真实记录。
案例特点
这些案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名城保护工作的缩影,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名城保护实践的一些特点:
名城保护规划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通过重新制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构建有法可依的工作体系,基于对名城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化,及时开展针对不同对象的历史文化脉络梳理、价值挖掘、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等规划研究工作,为名城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名城保护实施贵在扎实耕耘、服务民生。许多案例的探索周期延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中逐步找到切实可行的名城保护实施路径,形成了崇雍大街街区更新与综合整治、大栅栏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建设等一系列成效显著的规划实施项目,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名城保护宣传鼓励勇于创新、凝聚力量。建立了西城区“四名汇智”计划、怀柔区“长城专职保护队伍”等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名城保护事业的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文化空间运营、主题展览策划、新业态植入、新媒体传播等丰富手段扩大名城保护的社会影响力,营造“我要保护”的社会氛围,使古都北京焕发生机和活力。
专家点评
邱 跃(北京名城委专家、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40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砥砺前行,逐步探索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北京情况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路,为重点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名城保护的丰富实践,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实施提供更丰富的案例支撑,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组织开展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看到沉甸甸的成果,我们感到很欣慰。
孔繁峙(北京名城委专家、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长)
《名城案例汇编集》是北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缩影,以开创性的方式推进了城市的更新改造。历史名城的保护利用与传统回归,正在展现一个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传统回归的新格局。
边兰春(北京名城委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参与日益广泛,面向实际的机制创新,点点滴滴的实践积累,都为名城保护带来新的局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既要面向未来,也要充分关注当下的城市生活,通过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实现积极保护,有机更新,整体创造!
傅 爽(住建部科技司名城保护处原调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高级规划师)
北京作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中的首个城市,40年来在名城保护工作中坚持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秀案例汇编集(2013年-2022年)》的编制,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经验总结具有示范效应,是北京市继续做好保护工作的动力,也是纪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度40周年有价值的一份好礼物。
冯斐菲(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数代人的努力促成了名城保护的全民共识,培育了保护实践的累累硕果!品尝甘甜,继续耕耘,洒下汗水,争取更大的收获!
鞠德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所长)
本书集中展现了过去十年来北京在名城保护工作中的一些优秀案例,涵盖了规划、建设、管理的不同环节,融合了保护、利用、传承的不同维度,展现了公众参与、社会宣传的不同途径,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恽 爽(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最值得珍视的文化瑰宝和根基。希望每一个普通市民都可以为保护和发扬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北京的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贺 艳(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三山五园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
收录案例涵盖规划设计、实施落地、主题活动等不同类型,多元化的创新利用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廖正昕(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都功能规划所所长)
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赋予首都的重任。规划师、建筑师、文保设计师、保护志愿者和市民共同携手,将关于名城保护的十年所思所想所行镌刻在新时代的沃土中,汇集成弘扬首都文化自信的靓丽风景。
叶 楠(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所副所长)
每一次探索都值得被记录,每一步前进都愈加接近保护的本质。
赵 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设计所副所长、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共创工作室主任)
古都北京的魅力,是千百年时间打磨的光彩,它不仅来源于纲维有序、宏大壮丽的城市规划,也来源于每个人用生活和理想在城市中刻下的痕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每个时代必须担负的使命。
内容来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城市规划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