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1 09:28
北京连续出现高温天气。在疫情防控一线,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保安等顶着酷暑坚守岗位,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作出奉献。
11时30分 清缘里社区 气温30℃
社区书记:高温下半天步数近万
“客人进门店一定得扫码、测温、登记、查看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门口得有专人值守。”“各项防疫措施得落实到位,明天我们还来。”6月20日中午11时30分,清缘里社区党委书记孙利正和社工在辖区门店巡查,苦口婆心地督导商户落实疫情防控要求。
清缘里社区6月18日刚刚解封,连轴转了一周的孙利丝毫不敢松劲儿。解封后的收尾工作、居家观察人员的保障、高温天走访特殊群体、协调居民诉求等都需要孙利操心。刚巡查完门店,又到了送外卖、居民回家的高峰期,孙利连忙来到了社区卡口。
清缘里社区书记孙利在社区卡口
豆大的汗珠顺着孙利的脸颊流下,只在早晨喝了两口水的他在高温下已是口干舌燥。进门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孙利赶忙提醒工作人员:“扫码的牌子可以往外放放,给居民进门的空间留大点儿。”“打印好的健康码拿手里,居民来了可以递上去方便扫码。”
短短半天时间,奔忙不停的孙利就走了近一万步,身上的T恤已被汗水浸湿。由于长时间站立、行走,孙利的膝盖已经肿了好几天,腿一打弯就疼。“大家都在顶着高温坚守岗位,我更得打起精神坚持下去。”孙利说。
13时 建材城西路85号院 气温31℃
志愿者:汗流浃背已成为“家常便饭”
13时,建材城西路85号院门口一股股热浪袭来,年过六旬的志愿者葛守训、孙莲英正举着健康码、测温枪引导居民落实进门“四件套”。
“同志你是本小区的居民吗?外来人员来这边登记。”小区里大多是退休的老街坊,遇见“生面孔”,他们都会多问一句,并仔细核对放在卡口桌上的住户信息台账,认真程度丝毫没有因为高温炙烤而放松。
建材城西路85号院志愿者查验“四件套”
两个小时下来,两位志愿者已是汗流浃背,脸也热得红扑扑的。摘掉“小红帽”,他们的头发已被汗水浸湿。“回家消完毒,第一件事就是喝水,一瓶水肯定不够。”孙莲英笑着说,“医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人员都那么辛苦,作为老同志,更要守好自己的责任。我们都习惯了,不觉得辛苦!”
说起社区里的志愿者,9511工厂联合社区党委书记夏宁兵赞不绝口。但凡有志愿活动,只要他在群里一喊,大家都抢着报名。69岁的葛守训和60岁的孙莲英更是每次都冲在前。“卡口虽小,但责任重大,既然做了志愿者,就要干好,守护好大家的平安和健康。”葛守训说。
15时 东四六条社区 气温35℃
保安:逢车必查逢人必检
下午3时许,气温攀升到35℃,在东城区东四街道,热风裹挟着热浪,席卷了大街小巷。“请您扫码登记,我给您测个体温,车上的人也请扫个码。”在东四六条社区防疫值守卡口,保安员和志愿者仍一丝不苟地执行着防疫措施,不管是行人、骑车人还是机动车,都按照提示有序排队扫码。遇到车辆离得较远,保安员还会主动举着二维码卡片上前一步,方便居民扫码。
烈日下,保安员的一身黑衣已经被汗水浸湿,后背有一大片深色阴影,额前的头发也湿漉漉的。“卡口24小时都有人值守,我从下午1点值守到晚上7点,之后会有同事来倒班。这段时间和很多街坊都混熟了,社区的安全我们来守护,守土有责,不觉得辛苦。”这名年轻的保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