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19:00
6月22日召开的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
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
已成定局
质量好于常年
去年全国多地遭遇罕见秋汛
我们面临
小麦播期推迟
晚播弱苗比例高
田间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这波丰收不容易!真不容易!
经济日报记者
在夏收时
来到种粮大省山东
寻找答案……
提高单产,不容易
6月11日,山东德州市临邑县富民农场负责人魏德东站在金黄色麦田旁。放眼望去,不同品种的地块插着32个小麦品种展示牌。
“小麦良种是夏粮丰收的关键要素之一,没有良种,再好的设备与技术都很难提升小麦的质量与产量。我们通过对比每个品种的长势、特性、抗病能力、产量等,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好品种。”魏德东说。
资料图。刘满仓摄(新华社发)
“目前我们培育的品种是莘麦818,具有抗倒伏、高产的特点。较之其他品种,莘麦818成熟略晚,但平均亩产能提高200斤左右。”山东新泰市西张庄镇小白沙村小麦育种基地负责人刘明果说。
近年来,刘明果所在的泰安山农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泰分公司通过流转小白沙村土地发展小麦育种产业,由科研机构提供种子、技术,小白沙村负责田间管理,从播种到管理均采用良种良法的管理配套技术。
丰收高产除了需要良种,还需要科学高效的农田管理措施。这些年,滕州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全覆盖。“根据实打测产,我们有7个乡镇11个地块突破了亩产800公斤纪录。”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伟泰说。
山东小麦常年种植面积6000万亩左右,粮食连续增产主要依靠增加单产。到2025年,山东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将达到3000万亩,其中强筋小麦1200万亩。“下一步我们要不断推广统一供种、小麦‘一喷三防’以及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措施,不断挖掘单产潜力。”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池方表示。
改良盐碱地,不容易
盐碱地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土地含盐量6‰到8‰为重度盐碱地。攻克这个难题,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有重大助力。山东产粮区这几年在盐碱地改良上下的功夫,在今年夏收中看到了效果。
今年,山东德州市夏津县新盛店镇五安庄村种粮大户王延岭50亩盐碱地改良试验麦田的亩均产达到了1156.04斤。“与常见的小麦田不同,这片地块的盐渍化程度比较高,一下雨就‘泛白’。”王延岭说,他承包这地块已9年,此前小麦亩产从未达到千斤。
山东乐陵市孔镇镇崔洼村麦田里的智能农机。贾鹏摄
地处鲁西北的夏津县,盐碱地约占耕地面积的20%。新盛店镇是夏津县土地盐碱化程度相对严重的地区。
去年秋种前夏津县“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土壤改良技术示范项目的专家团队,开始在王延岭的50亩盐碱地上进行“改地增粮”试验:采用ETS复合微生物土壤改良技术修复土地生态系统功能。
经过近一年的垦造,这片昔日的盐碱地不仅通过改良增强了土壤肥力,而且正借助县里统一推进的“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及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建设,逐步变成“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高标准农田。
据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介绍,目前环渤海地区拥有轻中度盐碱耕地4000多万亩,盐碱荒地950万亩,面积广阔、成方连片且产能提升潜力巨大。据测算,如果盐碱地耕地质量提升1个到2个等级,每年能增产粮食600多万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颗粒归仓,不容易
确保夏粮丰产又丰收,全面机收是基础,减损降耗是关键。作为江北第一个“吨粮县”,桓台县小麦平均单产连续11年居山东首位。近年来,桓台县大力推广应用高性能农业机械,粮食高产开发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走在了前列。
收获、调头、转弯、卸粮一气呵成。智能无人收割机在山东乐陵市孔镇镇崔洼村的麦田里来回穿梭,按照既定路线进行无人收获作业。潍柴雷沃易田网络科技总经理助理刘超说,相较于传统收割机,无人驾驶收割机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工作模式灵活多样、行驶路径直、轨迹偏差小等优点。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每小时可收割15亩左右的小麦,不仅提高了作业精度、作业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最大程度降低了损失率。
山东乐陵市孔镇镇崔洼村麦田里的智能农机。贾鹏摄
今年,乐陵市种植小麦86.8万亩,预计亩产650公斤,机收减损每下降1%,就能多收560万公斤粮食。
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依托潍柴雷沃等大型农机装备企业,山东研发创新了一批关键亟需、新型智能粮食生产机械装备,山东整机制造的联合收获机、植保机械销售额分别占全国的60%、70%。同时,山东还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粮食全程机械化装备优先补、敞开补。目前,山东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时,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6%、97.2%。
烘干储存,不容易
烘干仓储是粮食收获后的关键环节。据不完全统计,粮食收获后因晾晒不及时、晾晒不当、储存方式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粮食虫害、鼠害、霉变、发芽,每年损失在5%左右。
6月13日,山东麦收进度已近七成。武纪全摄(新华社发)
去年秋天连续阴雨天气,给德州市齐河县的玉米收储造成困难。近日,齐河县投资5亿元的小麦、玉米烘干仓储项目竣工,解决了这一难题。6月9日,随着德州市齐河县15个乡镇(街道)16处烘干仓储设施投用,率先实现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永说:“实施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既是解决现实之痛,又是着眼发展所需。一方面,农户对烘干仓储有着迫切需求,尤其是秋汛时节;另一方面,烘干仓储设施乡镇覆盖,有利于粮食安全,也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全链条节粮减损。”
董永告诉记者,齐河县通过推行粮食代烘干、代加工、代储存、代清理、代销售服务,实现粮食从地头直接烘干入库,年可节粮减损7000吨。他们还创新应用“物联网+智能化”储粮技术,实现库存粮食“低温、低氧、低能耗”绿色管理;高标准建成智能化粮库测控平台系统,实现入库、储存、出库等全环节质量严控,温度、湿度、虫害等实时化预警管理,确保科学储粮、精准减损。
护住种粮积极性,不容易
家住山东临沂市沂南县苏村镇的种粮大户贾希斌承包的100亩小麦今年喜获丰收。站在地头的贾希斌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的成本在900元左右。今年好点的地块能收小麦900来斤,差点的收六七百斤。市场行情比较好,一斤能卖到1.5元到1.6元,国家还给种粮户发小麦补贴,这些地算下来能赚几万元,再加上下一茬种玉米,每亩地净利润能达到1200元以上。
同为种粮大户的娄明莲今年种了160余亩小麦,与贾希斌不同的是,她有自己的农业产业园,配备了各类农业机械,在小麦种植的同时产业园还可作为良种培育基地。谈起今年的收成,娄明莲同样信心满满:“今年每亩地比去年多收入二三百元,现在小麦已全部归仓。我计划明年继续增加种植面积,采用改良麦种、扩大机械化等方式进一步精细管理,让亩产量再上新台阶。”
6月12日,农户在山东省滕州市收割小麦。宋海存摄(新华社发)
山东临清市新华路街道刁庄村刁建军的金润家庭种植农场是当地最大的种植农场。十几年来,刁建军一直种植小麦麦种,收获后卖给种子公司,比普通小麦每斤多卖0.15元。刁建军介绍:“小麦种植面积360亩。按每亩1300斤计算,种子每斤卖到一块六毛五,毛收入总计72万多元,净利润近30万元。考虑到还有秋季的玉米,净利润为每亩800元左右,按现在价格可卖到28万多元,这样下来全年纯利润可达58万多元。”
从农民的“小账本”上可以看到,赚不赚钱,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直接关系着粮食稳产。作为产粮大省,山东加快健全粮食安全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种粮积极性。2021年,山东落实产粮(油)大县奖励26.7亿元,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7.78亿元,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5.35亿元。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让我们一起珍惜
这来之不易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