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的世界,一面是惊喜,一面是觉醒。
1908年的伦敦,第四届奥运会上花样滑冰成为了竞技项目,夏奥运动和冬奥运动的风潮真正意义上地连接起了世界。而1908年的中国,仍被世人嘲讽为“东亚病夫”。但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人提出了发人深省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才能有自己的奥运选手?中国何时才能有自己的奥运会代表队?中国何时才能举办一次奥运会?”
从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单刀赴会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第一次派出百余人的代表团,再到2008年中国首次承办奥运会,中国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回答了奥运三问。如今,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奥会。北京,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
伴随着大国崛起和双奥之城的诞生,一家超越百年的民族金融企业,与双奥结下了不解之缘。北京卫视为您讲述《档案里的中国——双奥银行》。
奥运百年为中国体育挥洒热血
中国银行,是2008年北京奥运与2022年北京冬奥的银行合作伙伴,是中国唯一的双奥银行。在奥运百年的追梦路上,无数仁人志士将发展体育事业视为己任,中国银行是最好的见证者之一。
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中国体育教育被忽视,此时一位中行人挺身而出,他就是著名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张謇建设了多所公共体育场,“任人运动,无贫富老幼男女之分,亦无入场费”。与此同时,他在南通创办了370多所学校,并做到了“校校有操场,校校上体育课。”迄今为止,南通诞生了7位奥运冠军,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百年前的张謇功不可没。
在中国银行110年的历史中,像张謇这样的中国人不计其数。新中国成立之后,奥运寻梦接续前行。无数中国人为体育强国之梦添砖加瓦,他们正在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奥运的热爱。
中行员工同样如此,他们的表达方式有哪些特殊之处?
引领风尚为奥运做出创举
2007年11月28日,瑞士奥林匹克博物馆前,进行了中国银行加入奥林匹克博物馆“捐赠者纪念墙”揭牌仪式。那一天,“中国银行”百年品牌永久镌刻在了奥林匹克博物馆“捐赠者纪念墙”上。它是中行为奥运做出贡献的最好印证。
2008年8月21日,奥林匹克公园中国银行奥运展示中心,迎来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中行向国际奥委会赠送了一套港币和澳门币奥运纪念钞票,随后这套纪念钞被收藏于瑞士的奥林匹克博物馆。
为什么这套纪念钞具有如此高的收藏价值?它又创造了哪些第一?
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今天,中国数字经济已经走在了全球前端,中国先进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中行又为奥运做出了哪些创举?
双奥之旅架起友谊桥梁
2017年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来了一位名叫李珊珊的新员工,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北京奥运会冠军。从奥运冠军到金融白领,李珊珊的职业发生的巨大跨越其实源于一次中行之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刚刚获得女子体操团体冠军金牌的李珊珊与队友来到中行奥运网点。
在这里,李珊珊与一位中行人孙婧相识,孙婧的贴心服务让李珊珊对中行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最终促使她成为一名中行人。
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将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修改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更团结,是奥林匹克最初的愿望,是当今世界最可贵的财富。今晚节目将通过中行员工的一封封家书,一段段影像,回顾中外友谊的点点滴滴。
2008年北京奥运将一个开放的中国,友好的中国,日趋繁荣的中国展现给世界。2022年的北京冬奥,给世界留下了无尽的精神遗产。双奥银行,也将心怀更快更高更团结的理想,久久为功,继续携手中国体育,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