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4 16:31
2021年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医疗健康行业开启新征程。医保谈判、医保支付方式、商业保险、审评审批和带量采购五类政策将在“十四五”时期深刻影响医药行业的结构发展。甘李药业作为首家取得糖尿病第三代药物胰岛素类似物生产批文并已实现产业化生产的中国企业,始终将研发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终身的使命。
回国创业,深耕胰岛素药物研发
1995年,甘李药业创始人甘忠如博士决定回国创业,在至今近三十年时间中,他“固执”地深耕在胰岛素药物开发领域。信念如磐,初心如故,始终希望通过中国人自己的研发技术提升国内糖尿病诊疗水平。也正因为这样坚定的信念,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这份初心也获得了全体员工的认同。甘李人共同心系国内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问题,希望能够提高药物可及性,提供患者用得起的放心药!
甘李药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始终将践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公司科研生产和绿色发展“两手抓”,严控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在甘博士的带领下,公司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努力打造绿色药企,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科研引领,产品管线不断丰富
在“质量第一永远创新”的企业宗旨指引下,甘李药业不断加大产业科研投入,先后研发出多款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产品,覆盖长效、速效、预混三个胰岛素功能细分市场,同时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不断丰富化学药、真核及原核蛋白质工程、肿瘤和心血管及代谢病等研发管线,逐渐建立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目前甘李药业在北京、江苏等地设有研发中心,拥有完整的胰岛素和相关产品的研发管线。2021年,甘李药业研发项目累计投入54,935.8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7%,占销售收入比重为15.21%。
2020年,甘李药业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及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先后获得上市许可批件,成为国内首家可以生产这两款产品的本土企业,在胰岛素领域进一步扩展。
据了解,国内糖尿病患者面临的用药问题主要集中在临床需求方面。针对于此,甘李药业研发团队专注于提升临床效果,以期为国内胰岛素药物升级换代做出贡献。甘李药业从国内首支二代胰岛素的面世到三代胰岛素突破进口垄断,再到近期公司自主研发的四代胰岛素(GZR4),收到国家药监局下发的《受理通知书》,周制剂(GZR18)美国临床试验获批且已完成中国I 期临床首次人体给药等多项研发成果。甘李药业在糖尿病药物研发上,一直发挥着技术引领的积极作用,并始终走在胰岛素行业研发前端。
未来,甘李药业仍将秉承创新发展战略,持续加大人才引进、科研项目资金保障、硬件投入等发面的投入力度,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新技术、新药品的产业化,持续加速推进新药的研发。
集采赋能,担当企业社会责任
2021年底,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胰岛素专项)推进落实,开启我国生物药集采先河,胰岛素赛道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甘李药业全线6款产品均以普惠的低价格高顺位中标,带头响应国家号召,助力医保降费。甘李药业在提高药品可及性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减轻国内患者用药负担,对国内乃至国际胰岛素市场价格形成积极引导,这是作为药企的责任和主动担当。
2022年是胰岛素行业进入带量采购的第一年,未来的三到五年内,甘李也将持续受益于集采带来的机遇,继续拓展市场,加速胰岛素国产替代以及三代胰岛素对二代胰岛素的替换进程。
此外,在近三年新冠疫情反复的全球性背景下,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在疫情开始时,甘李药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第一时间驰援疫区,通过捐款、捐物等多种举措,持续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2020年2月,公司向北京市红十字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用于新型肺炎防控工作;同年3月,公司采购、调配海内外近58万元的紧急防疫医疗物资,驰援京津冀地区共361家医院;9月,甘李药业携手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发起99公益日募捐活动。
扎根首都,与属地共同创新发展
作为扎根在首都的高新技术类企业,甘李药业的发展与首都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长期以来,甘李药业广纳英才,打造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北京作为首都,具有突出包容性的人才特色,为甘李药业人才战略提供了高端人才资源环境。同时,首都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政策也为甘李药业国际化战略提供了优良的营商环境,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甘李药业所在的中关村通州园是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功能的主要载体,甘李作为国际化“高精尖”企业,也在积极为北京市及通州区打开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未来,甘李药业仍将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与首都发展共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