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8 11:07
“作为儿科医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所有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今年是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主任王荃成为“儿医”的第17年。7年前,她从重症医学科转到了急诊科,这里每年接诊近20万患儿、抢救全国各地危重患儿约3万人次,其中近80%患儿来自外埠。7年间,她在急诊大楼里看到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也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与责任。
“在急诊科工作时间长了,我发现绝大多数轻则让孩子饱受痛苦、家长担惊受怕,重则致死致残、造成沉重家庭负担的意外伤害,都可以通过改变固有观念、规范日常行为、增强社会关注度、改善公共设施安全性能等手段进行规避。”王荃说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我国儿童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意外伤害已成为1至14岁儿童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而社会公众仍对其缺乏基本的了解与认识。
比如,6月23日晚,急诊科收治了一位11岁的小患者,由于自己骑电动车上路,发生车祸造成重伤。“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是不能驾驶电动车的。”王荃惋惜地说,如果家庭、学校教育中包含遵守交通规则相关内容,或社会氛围可以及时阻拦这种行为,这样严重的伤害大概率是不会发生。“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儿童伤害造成的危害不甚了解。看不到、听不到,当然也就做不到。”
为此,王荃在繁忙的急诊科工作之余,还成为了一名健康科普界的“网红”。她通过线上直播、线下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开展预防儿童伤害的健康科普,她希望更多人了解儿童伤害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并提出了“预防儿童伤害,人人都是主角”的健康理念。
“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2021年6月1日,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儿童安全座椅”相关内容首次写入全国性立法,这让王荃感到由衷的欣喜。多年来,她积极奔走,多次参加儿童道路安全研讨会,为促进儿童道路安全立法“鼓与呼”。
“对于儿童交通意外,大家通常能够看到、听到的,都是它的‘起点’,而我能够接触到它的过程和‘终点’。”作为临床医生,王荃深刻地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意义,“能将‘儿童安全座椅’写入未成年人保护的‘小宪法’,足见国家和社会对儿童乘车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也必将明显减少孩子们因此受到的伤害。”
6月27日,王荃作为市党代会代表,光荣出席了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她为此感到鼓舞和激动,“我希望自己能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得起胸前的党徽。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