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5 10:02
俯瞰北京天坛,中轴线上安静地矗立着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三个大大的圆,一片红墙蓝瓦外,你是否注意到那簇拥着的“绿色”?它们就是有着逾百岁高龄的天坛古树群,如卫士一般,将天坛“包裹”得严严实实。
那么,何谓古树?数百年来,天坛的这些古树背后又藏着哪些秘密?记者采访了天坛公园园林科高级工程师张卉。
问天柏(中)。
依据树龄和树木胸径为古树分级
“童童古柏益苍然”“古木含慈翠色参”……漫步在600多岁的天坛公园,一棵棵参天古树赫然而立,守卫在古建筑旁,红绿辉映间,尽显庄严肃穆,也见证着600多年历史的变迁。
“随着天坛内建筑的建成,模仿自然环境的绿色林木也应制而栽。”张卉告诉记者,天坛内的古树,最初的栽植目的是烘托祭祀氛围,树龄基本和主体建筑年龄接近。
提到古树,很多人可能会问:多老的树算是古树?满足什么样的标准,才能成为一棵古树?
根据2007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制定颁布的地方标准《古树名木评价标准》(DB11/T 478),“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其中,树龄超过300年(含300)的为一级古树,树龄在100年(含100)以上300年以下的为二级古树。而对于普遍种植以采果为目的的经济树种和无突出历史、文化价值的速生杨属和柳属树种不确认为古树。
那么,又如何确认古树名木的年龄?张卉告诉记者,确认古树名木年龄,公众比较熟悉的方法是数年轮,但对于古树来说,锯树数年轮的办法不可行。
为此,在实践中,很多专家不断考察、探索、总结,形成了一个行业标准。
“古树的确认和分级以树龄为依据,暂不能确定树龄的,按树木胸径确认并分级。”张卉介绍说,古树树龄按树木胸径(地表至树干1.3米处)换算:柏树类胸径在60厘米以上,油松在70厘米以上,银杏、国槐在100厘米以上的,定为一级古树;柏树类胸径在30厘米以上,油松在40厘米以上,银杏在50厘米以上,国槐在60厘米以上的,定为二级古树。
综合以上标准,据统计,截至目前,天坛共有古树3562株(侧柏2335株、桧柏1202株、国槐22株、银杏2株、油松1株)。其中:一级古树1147株(侧柏668株、桧柏478株、国槐1株),占北京市全部一级古树数量的近1/3;二级古树2415株(侧柏1667株、桧柏724株、国槐21株、银杏2株、油松1株)。
据介绍,天坛内最大的古树胸径达191.2厘米,是位于长廊北侧北神厨东侧的莲花柏。
古树也有“身份证”
在天坛公园游览时,很多游客会看到,古树身上有红、绿、蓝等不同颜色的标识牌,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
“为了方便游客了解古树信息,我们给古树办了‘身份证’,”张卉介绍说,“挂红色树牌的为一级古树,挂绿色树牌的为二级古树,这些是2017年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统一规制定做的。而蓝色树牌是天坛公园自制的,用于标识树龄在100年以下、60年以上的树木,我们称之为准古树,希望好好保护它,40年以后,它们也能成为古树。”
在这些古树树牌上,均标有古树等级、编号、科属、学名、种植年代等信息。以红色标牌编号110131A04650为例,110代表区划标识,131代表该古树为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所属单位养护,而A代表一级古树,04650则代表该古树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所有古树中唯一的身份序号。游客还可扫描树牌中的二维码,了解更多古树信息。
据统计,天坛的古树,现有2702株分布于内坛,多分布在南北轴线上的祈谷坛、圜丘坛建筑群周围,纵横有序。有860株分布于外坛,主要分布于三北外坛(指东北、西北、北外坛),为散点分布。
1983年,天坛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古树普查建档工作,全园划分为24个古树区,将全园古树按区编号建档。
1985年,天坛古树的建档编号纳入到北京市统一编号中,将一级古树以红色号牌显示,二级古树以绿色号牌显示。在此后的多年中,这种红、绿号牌一直是各项古树保护工作的记录标志。
据调查,北京现有古树名木4万余株。近几年,北京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普查、健康体检等工作,摸清了全市古树名木资源本底,完成了古树名木挂牌,使每株古树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同时,北京还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北京市古树名木管理系统,实现了古树名木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做到了发掘一株、确认一株、登记一株、保护一株。
此外,不知游客注意没有,天坛公园内,古树最多的柏树,古柏林总面积达25公顷,约占天坛公园总面积的1/8。
为何天坛公园内,柏树最多?张卉解释说,“原因有二,一是古时避免帝王在冬至与正月祭祀时周围荒凉突兀,起到渲染环境的作用;二是按照古人‘其土宜木’原则,种植顺应北京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易生长、有特色。”
“坛之后,树以松柏”,松柏树的栽植是天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00余年的历史演替中,天坛内的建筑不断更迭翻新,而这些柏树却自扎根之日起,历经无数沧桑寒暑,至今仍巍巍然矗立,苍苍然如盖,为天坛平添威势和气韵。
在天坛,柏树不仅数量多,而且名柏也多,像北京最美十大树王之一、树龄超过600年的九龙柏就在其中。除此之外,还有槐柏合抱、迎客柏、问天柏、卧龙柏等。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多次参观天坛,念念不忘那里的古树群,“美国可以复制出天坛的建筑,但怎能复制出具有500年以上树龄的参天古柏呢?”
“名园易建,古树难求。”天坛的土壤条件、生长环境适宜柏树类乡土树种生存,是数百年来坛内柏树存活并生长状况良好的重要原因。
迎客柏
天坛古树藏着哪些生态秘密?
古树是北京生态系统中的独特群体,也是本地生物多样性的亮丽名片。在天坛,古树亦是不可替代的生态要素。
“天坛内古树森森,绿草如茵,是北京市区内最大的一块绿地,公园内空气质量指数明显优于市内其他地区。”工作人员表示。
因此,天坛公园也被誉为京城的绿色“氧吧”、首都的“绿肺”。其中,古树是成就这些美誉的“第一功臣”,尤其是古柏林,发挥的是“重头戏”——柏树发出的芳香气体能杀灭细菌、病毒,还能净化空气;柏树林释放的大量负氧离子素有“空气维生素”美誉,为晨练晚游的市民释放着无限的养生能量。
保护一株古树,就是保护一件珍贵的“活文物”;保护一群古树,就是保护一片生态环境。在天坛公园,以古树为主的广阔植被,也为诸多鸟类提供了栖息地以及迁徙中转站,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与屏障。
“天坛公园是京城难得的鸟类监测点,科研价值极高。”张卉说。据统计,园内发现的野生鸟类达199种,迁徙鸟类近140种。
历经百余年沧桑寒暑的古树却仍然苍劲挺拔,这离不开天坛公园对古树的养护管理。
设置围栏、建立古树保护区;针对腐朽、衰弱古柏进行复壮,采取新技术或新材料修补和加固树体……近年来,天坛公园不断加大古树保护力度,经过科学养护,已成功涵养了良性循环的古柏群落,呈现出天坛内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人工调控下的林木景观。
如今,古树管理研究的科技人员在增加,养护管理队伍在壮大,养护管理工作逐渐走向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相信,天坛古树,作为连古通今的“活化石”,将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生态作用,成就更高的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