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5 20:12
近日,一张“全州县卫生健康局关于唐月英、邓振生信访事项不予受理告知书”的网传图片引发热议。告知书称,“经核实,你们超生的孩子(属第七孩)是由全县统一抱走进行社会调剂,不存在拐卖儿童的行为。为便于和促进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当时被全县统一进行社会调剂的超生孩子去向,没留存任何记录。因此,我局对你们提出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这一答复让当事人感到寒心,也引发网友强烈质疑。
7月5日,广西桂林市政府新闻办发布关于全州县卫生健康局不当处理信访事项的情况通报:责成全州县对漠视群众诉求、行政不作为的县卫健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等相关人员停职检查。
相关责任人的停职,并没有停止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到底有没有超生孩子被“社会调剂”,成为舆论关注的更大焦点。在这张冷冰冰的告知书中,公众读出的除了“漠视群众诉求、行政不作为”,还有全州县卫健局拿来做挡箭牌的“历史事实”。按照全州县卫健局的解释:当时对孩子的处理是按照规定来的。对一直苦苦找寻孩子的父母没有任何安慰,对于曾经做过的事情没有任何愧疚,就因为送走别人的孩子不过是一笔历史旧账?
该告知书并未明确解释“社会调剂”的具体情况。不可否认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应对当时计划生育工作的严峻形势,一些地方的确采取了很多现在看来非常不妥甚至粗暴的方式。但即便不拿全面依法治国的当代眼光回望,就算是拿当时的法律法规来看,如果全州县“对违反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强行超生的子女中选择一个进行社会调剂”的做法属实,也是完全违背基本的人性和相关法律的。虽然父母违反了当时的超生条例,但未经监护人同意将儿童带离监护人或家庭,哪有合法性可言?更何况,政府对超生孩子采取所谓“社会调剂”措施,竟然没有任何手续可查,没有任何记录可追溯。
历史留下了一笔糊涂账,现在不能再糊涂地看。就算当年“是县委、县政府根据当时区、市计划生育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和全县严峻的计划生育工作形势需要作出的决定”,错了的也要承认要改正,该追责的也要追责,这是政府应有的基本态度。新官岂能不理旧账?现在要做的不是把包袱甩给历史,而是要尽快查清真相。告知书中提到的政策哪一年制定的、持续了多少年,到底有没有、有多少孩子被“社会调剂”,他们的去向又是哪里,当地要有让人看得见的努力。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要求,自治区纪委监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已经派出工作组,指导桂林市进行调查处理,相信真相能够水落石出。做过错事,就要有勇气承认,仔细检视当年政策存在的问题和给群众造成的损失,并采取审慎而合理的办法,给超生家长和公众一个交代。历史问题迟早都要面对,一味地回避不是解决历史问题的正途,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前人身上也不是该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