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7 20:58
正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讲述了“时代楷模”黄文秀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事迹。演员杨蓉表示,演绎黄文秀对自己来说是目前为止压力最大的一次演出,因为黄文秀不同于过往演出的所有角色,她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事迹广为人知,所以整个剧组也对这次剧集创作满怀敬畏之心,一心想把所有的细节打磨好。
为了诠释黄文秀,杨蓉在拍摄《大山的女儿》之前查阅了很多关于黄文秀的文献、报道以及纪录片,尝试走进黄文秀的世界。杨蓉从零开始学习广西当地方言,从口音入手把自己带入人物。她走过黄文秀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翻看黄文秀的扶贫日记,拜访黄文秀的父亲。杨蓉还与认识黄文秀的当地村民交谈,请村民们用他们的语气读自己的台词,然后再去模仿地道的表达。那段时间,杨蓉要求自己与人交流都用广西普通话,她说方言是很奇妙的“介质”,用方言表演更能帮助自己通过语言沉浸带入人物情感,用角色逻辑去思考。
随着体会更深入,杨蓉对黄文秀的认识也更多。她在看纪录片时发现,黄文秀其实不是一个时刻都在意自己仪态的女孩,“很多时候,她站立时双脚不是并拢状态,所以我在演绎文秀时,保持了这一特点,刻意没有将她塑造成一个坐姿和站姿很淑女的形象。她就是个平凡而伟大的女孩。”
《大山的女儿》在创作上打破了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模式,在杨蓉看来,黄文秀在工作上也是从新手到熟路,有一个成长过程。黄文秀也有当下年轻人的喜怒哀乐,在驻村脱贫的工作中也经历了很多困难阻力,并不是“全能无敌”式的角色,所以剧组尽可能地还原和展现她真实的奋斗轨迹和精神世界。
黄文秀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选择泥泞,告别繁华,扎根基层,反哺家乡,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杨蓉觉得黄文秀的这种精神很大程度上给了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力量,将鼓舞和激励更多青年带着这样的力量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在面临选择的时刻,文秀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选择回归乡土,不忘初心,这是很勇敢也很伟大的行为。文秀的故事能够提醒我们,提醒当下年轻人:青春很宝贵,青春只有一次,我们应当趁着青春努力奋斗,尽自己所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为社会作出贡献,让自己能够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