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9 14:06
小象莫莉的周岁宴(居中为莫莉)。 昆明动物园供图
6月17日下午,亚洲象“莫莉”正在昆明动物园的水塘边独自嬉戏。它晃着脑袋扇着耳朵,一边跷起后腿,一边用象鼻起劲地拍打着水塘,看上去就像世界上任何一头无忧无虑的小象一样。母亲莫坡则在不远处望着年仅6岁的它。
“莫莉的童年回来了。”有网友感叹。
很难想象,就在去年8月,莫莉还在河南焦作一家动物园被要求不断做出吹气球、吹口琴、“金鸡独立”等高难度的动作吸引游客。
这是数万人在微博上持续声援9个月才争取到的结果。
4年前,年仅2岁的昆明动物园亚洲象莫莉因“种群血缘调整”被送往河南动物园交换另一头亚洲象,而后从事动物表演。去年底,众多网友发起“小象莫莉”超话,经过半年来大量转发和持续声援,1个月前莫莉在相关部门协调下返回昆明。
回顾莫莉被解救的过程,多位参与者向记者表示,其中的偶然太多了。莫莉的动物明星身份、其经历的戏剧性、知名演员集体发声,都是引发公众同情和关注的关键因素,“确实没有办法复制。”
然而,从这个起点望去,或许会有千千万万“莫莉”将被看见。
发现
尹山川记得小象莫莉,“它曾经是昆明动物园的明星。”
2017年3月19日,昆明动物园为刚出生一年的莫莉举办了盛大的周岁宴,参加的市民有近千人,在象馆外面站了五六圈,围得水泄不通。它是昆明动物园繁育的第三代亚洲象,备受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甚至连名字都是从上千份投稿中慎重选出的,寓意着“像茉莉一样纯洁、迷人”。
当天,昆明动物园用象草、苹果、西瓜等食材特制了一个直径长达1米的“生日蛋糕”,还邀请了一群小学生为莫莉唱生日快乐歌。孩子们脖子上系着红领巾、胸前别着国旗、手拿彩色贺卡,齐刷刷的歌声在场馆里回荡。
新闻里称小象莫莉为“春城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然而,就在一年后,昆明动物园决定让2岁的莫莉离开母亲,“肩负起亚洲象种群建设的特殊使命”,前往交换河南沁阳天鹅湖生态园的另一头亚洲象“九班”。
亚洲象的寿命和人类类似,长达六七十年,2岁的小象一般仍处于哺乳期,实际上和人类幼童一样,“还是个宝宝”。据昆明动物园介绍,为了让莫莉尽快适应新环境,“饲养员从它一岁半就开始训练她的独立能力,并制定食谱让它断奶,又进行了一系列进笼训练,包括拴脚链、进运输笼等。”
2018年4月15日,年仅2岁的莫莉顺利抵达沁阳。此后便渐渐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
然而去年8月,抖音上的一则视频引起了尹山川的注意,这则视频定位是河南省焦作市某动物园,里面有一头披着红褂的小象正在被游客骑乘,还在象钩的威慑下表演吹口琴、吹气球、转呼啦圈、倒立等。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动物保护的民间组织成员,他很快根据体型和胎毛等特征认出,这很可能是昔日的“春城公主”。
经过搜索,尹山川和同伴发现了更多令他惊讶的情况。比如,在多个视频中,莫莉的腿部始终被一根1米左右铁链拴着,这个长度对于一头大象实在太短,连迈步都十分困难;再比如,莫莉被拍到吃游客丢弃的西瓜皮,睡在布满大便的象舍里;此外,照片和视频都显示,才5岁的莫莉频繁被游客骑乘,甚至有时会一次驮两名游客。
早在2010年,当时的住建部就已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坚决叫停动物园动物表演,2013年印发的《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中更是明确规定,动物园应当“杜绝各类动物表演”,“杜绝任何侮辱、虐待、恐吓、殴打动物的行为”,“为动物营造适宜的生活环境,让动物能够表达自然行为”。
“表演动物永远处于吃不饱的状态。”胡春梅是绿发会“拯救表演动物”项目的负责人,从2012年开始从事反对动物表演的公益活动,十年间走遍了全国各地的七百多家动物园。她指出,驯兽员一般用饥饿、禁锢等负强化方式训练动物,“如果动物吃饱喝足了,它就没有动力再去完成那些高难度的、不符合本性的表演动作。”以大象为例,它们往往被迫母子分离,在幼年体型较小、容易被控制的时候就开始了训练,训练中会被四肢捆绑,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和水。象钩是最常见的训练工具,是一种带有尖钩的金属棒,专挑他们皮肤薄、更为敏感的地方刺激,比如额头、耳朵、足部。
视频中莫莉的情况让尹山川感到愤怒,首先,亚洲象莫莉本应是昆明动物园交换给河南沁阳天鹅湖生态园的,为什么会出现在焦作市森林动物园?其次,“莫莉这么小,为什么能做这么多高难度表演?”他认为,小象很可能遭到了虐待。
他将这些视频截图转发到微博上,在去年9月2日—7日期间,以每天一次的频率,更新着关于莫莉的更多细节:它的表演时间表、它的食宿环境、它的“骑乘价格”。为了引起注意,每条微博他都会至少@10个其他的账号,包括政府部门、知名媒体、公益组织以及关心动物保护的博主,其中关注度最高的一条微博获得了794次转发,6.5万次观看。
尹山川是最早传播莫莉遭遇的博主,而他带来的这些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掀起了第一波“解救莫莉”的发声行动。
接力
如果说解救小象莫莉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小宣和林琼可能就是接下第一棒的那批人。
小宣是“小象莫莉”微博超话的创始人之一,她原本是昆明动物园的另一头小象欣愿的粉丝,闲下来时经常浏览关于欣愿的直播,“每天都要看看这个可爱的宝宝”。
所以,当她在网络上看到莫莉的视频,并得知莫莉就是欣愿的姐姐时,她觉得就好像自己身边一个非常亲近的孩子被虐待了一样。
林琼则是偶然在微博上看到了莫莉的视频,画面中年幼的莫莉正不断甩打着鼻子向驯象人乞食,对方却将手上的香蕉藏在身后;镜头转向另一边,一群同样年幼的孩子们在围观,“看得特别高兴”。
“不应该让孩子接受这样的教育。”抱着不能袖手旁观的想法,小宣和林琼分别开始了行动。
首先要扩大事件的影响力。小宣主动私信转发过莫莉消息的十余名博主,建立联络,大家一起分享莫莉的最新进展,分头在微博、小红书、抖音、豆瓣等平台发帖,并互相转发评论,提高帖子的传播量。
或许是河南本地的电视台关注到了这些信息,去年9月12日—17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的《大参考》栏目做了连续追踪报道。虽然当记者赶到焦作市森林动物园时,管理者表示莫莉已经离开了这里,但电视台摄像头还是拍下了骑乘大象的证据——动物园在“大象互动体验”展示牌上明码标价,“骑大象拍照:50元”。同时,饲养员还在这次采访中承认,“原来有8头大象,死了3头。”
约同一时间,林琼则联络了云南政协报记者,传达希望昆明动物园接回莫莉的愿望,但昆明动物园9月18日通过云南政协报发文称,根据当初两方达成的协议,莫莉现在属于沁阳天鹅湖生态园,昆方无权接回莫莉。
小宣的同伴则联系到自媒体“视觉志”为莫莉发声,文章于去年9月23日发出后,阅读量破10万,并在9月26日被央视网转发,关注度直线飙升。小宣回忆当时的振奋心情,“就觉得一定能解决。”
尽管网络上对莫莉事件的反应极为热烈,媒体和公众不断发出质疑的声音,相关机构却一再否认存在动物表演或虐待行为。
去年9月16日,焦作市森林动物园第一次发布通报,否认莫莉遭受虐待或参与动物表演,并将之称为“行为训练和行为展示”,并解释“的确存在脚上拴铁链的操作,但这并非虐待动物,符合中国动物园协会发布的《象的饲养管理指南节选》的全国各地动物园通用操作”。焦作市林业局在之后也派出工作人员调查并发布公告,莫莉未遭受虐待。
而沁阳天鹅湖生态园,也就是莫莉所有权的归属方,其法定代表人史保东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让大象吹气球、站立等演出,是“正常的行为展示”,并非虐待动物。
爱象人士的主张与相关机构的回应僵持不下,关于莫莉的真相,再次陷入迷雾之中。
转机
去年10月之后,一众媒体发声带来的舆论反响渐渐平息,之前的努力仿佛掷石入海。
今年初,莫莉事件的热度更是出现了明显下降。尹山川回忆,“春节前几乎没有媒体关注了,我们都开始有些绝望了。”小宣发现,“小象莫莉”的超话粉丝数量陷入停滞,这可能表示,关心莫莉的人数也不再增长了。
3月又迎来了一个坏消息:昆明动物园另一头亚洲象欣愿,也就是莫莉的妹妹,于3月4日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小宣、林琼都因此大受打击。
但小宣不愿就此放下,她持续拨打相关部门的电话,要求对莫莉一事提出解决方案,“大概每个月我都会打一轮电话,催促他们处理。”
她很难说清楚,是什么让自己一个从未接触过动物保护活动的人,忽然全身心地投入“拯救小象莫莉”。她一直觉得30岁的自己是一个“容易半途而废的人”,可是去年8月到现在,她为莫莉持续奔走,一天不落。或许是莫莉的身世太过于跌宕、照片中的细节太过于戳心,“莫莉就是很神奇,可以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为它发声”。
同样执着的还有林琼。这或许要追溯到去年云南野象群北迁的事件。她目睹庞然之物在森林中昂然踱步,随性、自在,心中竟然升起一种被抚慰的感觉。这让她相信,大象是有灵性的动物。无论结果如何,她都要陪小象“渡过这一劫”。她和同伴坚持给河南林业局写邮件,从去年10月起每周一封,如今已经累计写了31封。除此之外,她还自费联系插画师设计小象莫莉形象的绘本,还在高校设置了莫莉工作坊,打算开展自然教育。
环保公益组织绿发会则尝试用制度化手段解救莫莉,他们在今年1月14日分别向昆明动物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交换莫莉的协议、河南多家动物园租赁大象情况等信息。4月,绿发会再次向云南林业局和河南林业局提出信息公开申请。
在大家的持续努力下,转机出现了。4月24日,知名演员陈乔恩转发了莫莉的相关微博,随后陈学冬、张静初、阿雅、黄觉等明星纷纷加入“拯救小象莫莉”的发声行动。明星效应带来了惊人的流量,令该话题两度登上微博热搜。26日,“小象莫莉”超话阅读量跃升至2.5亿,讨论量达38万,超话粉丝增至3.6万。一时间,多家媒体主动联系小宣报道莫莉事件。
“爆了”。话题一下被推上风口浪尖,这是努力了大半年的爱象人士们都没想到的。
4月底,小宣等人收到了一则来源不明的消息:莫莉或将装车运回昆明,“我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5月15日,河南省林业局网站发布公告称,“经多方协调,沁阳天鹅湖生态园亚洲象‘莫莉’已离开沁阳,被送往昆明动物园。”记者从昆明动物园内部了解到,他们也是在河南省林业局发布公告之后才得知莫莉将回到昆明的消息,当时大象已经装车出发,甚至来不及准备园区。昆明动物园向上级部门核实后得知,这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做的工作。焦作市林业局也证实,莫莉回昆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面协调、当地林业局配合完成的。
第二天下午,数十名志愿者忐忑地聚集在昆明动物园门口,带着鲜花和礼物等待小象归来。随着一辆大型卡车缓缓驶入大门,人群发出了一阵欢呼的声音,“欢迎回家!”
“今天是个好日子。”现场留下的一束玫瑰里,有贺卡写道。
未完
解救莫莉取得了第一个阶段的胜利,但并未完全结束。
河南动物学会副会长徐新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莫莉)回来(昆明)也是暂时的,它三年后将进入发情期,将来肯定是根据它的发育状况综合研判在哪里繁殖。”由于所属权仍归属沁阳天鹅湖生态园,昆明动物园也表示,无法确定莫莉是否会一直留在这里。
许多网友仍然担忧莫莉的健康和精神状态。昆明动物园动管科表示,每天能接到七八个关心莫莉情况的电话。
胡春梅表示,表演训练实则是一遍遍重复以达成条件反射,因此“大象时常处于压力和焦虑的状态,精神和身体都备受摧残”。
更重要的是,“莫莉”不止一个,有太多表演动物隐藏在舆论未曾到达的地方。比如,在莫莉曾待过的河南沁阳天鹅湖生态园,还有另一头叫“卡目里”的大象仍在表演。
据2020年发布的《关于中国大陆圈养大象表演产业的公众参与报告》的不完全统计,有67家公开的固定场馆圈养着335头亚洲象,其中26家(38.8%)有大象表演,涉及102头(30.4%)。还有千千万万个“莫莉”等待被看见。
可是,回顾小象莫莉被解救的过程,多位采访对象向记者表示,莫莉的动物明星身份、其经历的戏剧性、知名演员集体发声,都是引发公众同情和关注的关键因素,“确实没有办法复制”。
实际上,自2010年住建部出台意见以来,许多城市的公立动物园都陆续取消了动物表演,如上海、杭州、广州、福州等。
“但是中国的野生动物园有相当一部分还在进行动物表演活动,其理由是他们归林草局管,仍然可以进行动物表演。”中国环境伦理研究会理事莽萍认为,林草局没有出台与住建部类似的意见约束,是造成野生动物园动物表演泛滥的原因之一。
对于动物园,尤其是私营野生动物园而言,动物表演是吸引游客的“招牌”,是收入的重要来源。一家国内大型公立动物园的园长向记者透露,其所在的动物园取消动物表演后的半年,门票收入下降了大约20%,遭到了许多员工的反对。
没有了动物表演,动物园难道就找不到别的增收方式了吗?那位园长介绍,取消动物表演后,他们着力改造园区和场馆设计,提升游园体验,并将科普教育作为新的增收渠道,组织夏令营、夜游等活动,半年后动物园很快迎来了客流量反弹,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保持了每年两位数的营收增长。
不过,不是所有动物园都有条件、有意愿进行这样的转型。“转型需要资金支持,投入很多的时间、心力,大多数私营动物园不可能这样,法无禁止皆可为,他们更看重简单、来钱快。”他分析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动物表演还有市场,有利可图。大众普遍还把赏玩动物当成一种娱乐消遣”。
实际上,近年来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出台了动物表演的相关法案。例如,法国去年11月18日新通过的动物福利法规定,逐步取缔马戏团使用狮子、老虎等野生动物进行娱乐性表演。该法案划定的禁止范围或许能够作为参考——“马戏团”“野生动物”“娱乐性表演”。
“动物表演首先是一个道德问题。”该园长指出,对动物表演的态度实际上折射了主流人群对动物保护、环境保护议题的整体心态,“所以政府部门、公立动物园更应该借助立法和科普引导大众,而不是一味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