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写宋词?出版社不能为了收益强出书
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2022-07-11 17:49 语音播报

锐评

据澎湃新闻报道,有网友买了一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出版的《辛弃疾词》,在《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一词后面的“词人逸事”部分,称韩元吉也曾作《水龙吟》,其词曰: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让网友直呼“惊呆了”的错误是,这首《水龙吟》压根就不是韩元吉所写,而是当代以创作武侠小说出名的金庸作品。

 

诗人词人之间互相唱和,向来为文坛盛事,为后代留下了诸多经典作品和故事。但把金庸的词按到韩元吉头上,且由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来唱和,这不是故事,而是一个事故了。稍有常识的网友都能发现的错误,为何专业的编辑人员没有发现?金庸作品穿越到宋代,是当年东拼西凑闹出的笑话,还是以讹传讹失察?无论如何,都是缺乏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的表现。

据报道,2009年万卷本《辛弃疾词》,还有洗稿嫌疑。和1988出版的朱德才选注本《辛弃疾词选》对比,不仅篇名和排序上重合度很高,注释内容上也只是做了微调。近乎逐字抄袭的“参考权威说法”,却连权威是何人都没有指出,完全不符合引用规范,更没有对被引用者起码的尊重。

古籍出版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近些年兴起的国学热潮,让古代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像辛弃疾等著名词人的著作,更是受到出版社青睐。图书市场上,设计精美、装潢华丽且有“权威”注释加持的版本琳琅满目。可注释是一门大学问,非有学问的人做不来,很多学者往往终其一生研究一位诗人词人,一些权威注本更不知凝聚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历史学家、研究辛弃疾最为精深的邓广铭先生从1937年开始编写《稼轩词编年笺注》,直到1957年才得以问世,前后20年苦心钻研。严谨如邓广铭的学者毕竟是少数,不想下功夫而又想得好处的着实不少。

辛弃疾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词:为赋新词强说愁。对于一些出版社而言,可谓为了收益强出书。出版社面临生存压力,急需推出有影响力有销量的书籍;一旦生存压倒一切,有了时间的限制、销量的要求,再加上能力的不足,有的人就难以坚守编辑规范了,更难以发现其中的谬误了。在古籍出版界有着较高声誉的中华书局,前不久出版的《梁佩兰集校注》也被读者指出低级错误。令人称道的是,中华书局火速道歉,而且态度极为诚恳,并承诺了善后方案。虽然《辛弃疾词》是十几年前的出版物,万卷出版社也应该出面说明具体情况,给读者一个交代。这本书腰封上醒目地写着:中央电视台重磅推荐,累计销量突破300万。如果销量确实如此惊人,那就更应该向读者致歉,并消除影响了。

图据澎湃新闻


编辑:贾亮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