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打假急出表情包?“名人假语录”何时休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晁星

2022-07-14 19:01 语音播报

锐评

这些作品真不是我写的;用我的名字,岂不是便宜了我……日前,莫言在线打假“莫言作品”引发不少关注。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某篇冠以莫言之名的“伪作”竟入选了某大学教材,莫言还因此收到400元稿费。

“人在家中坐、作品天上来”,有此奇葩遭遇的何止莫言。从鲁迅、张爱玲,到杨绛、白岩松,花样繁多的假语录充斥社交网络。这其中,格调尚可的有之,乍看还真有模有样;但内容粗鄙、无病呻吟、东拼西凑的更多,或宣扬“成功学”,或贩卖“焦虑感”,可谓“一眼假”。对名人而言,老被张冠李戴,“行走坐卧都中枪”也不胜其烦。莫言此前也曾多次在微博打假,这一次更表示有人拿“伪作”批评其三观,“只有哭笑并叹息了”。

“名人假语录”为何泛滥?根儿在碰瓷还真出流量。同样一句话,“路人说”就平平无奇,“名人说”则自带光环。不少营销号吃准了这一套,炮制杜撰出花式语录,甚至还进行精准投放。有网友总结,“教你做人”的话一般划归鲁迅,带点幽默调侃的大多冠之莫言,涉及情感问题的最好栽给张爱玲……假语录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看似荒诞,但往往能形成以讹传讹的“病毒式”传播,不少抄来传去还被奉为“至理箴言”。

名人受扰,网友受骗,真真假假,芜杂难辨,对如此“造假”不可一笑而过。在这个问题上,莫言积极打假就是正确示范。与此同时,相关方面也应积极行动,把技术手段用起来。比如,北京鲁迅博物馆就上线了检索系统,网友可在线查询“鲁迅说过的话”,帮助鲁迅先生一键打假;网络平台也应加强把关,避免假语录满天飞。更关键的是,越是碎片化信息时代,广大网友越要善思辨、不盲从,看到“金句”多过下脑子、查下出处,就不会被“胡言乱语”牵着鼻子走了。

莫言在中篇小说《红唇绿嘴》中,塑造过一个游弋在网络上的“网鳄”形象:时常打着传播正能量的旗号,贩卖谣言。假语录也好,谣言也罢,网络空间的每一方、每个人都多点求真、较真的劲头,“制假售假”的“网鳄”才没有机会兴风作浪。


编辑:晁星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