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6 20:21
房地产市场风云多变,无论是房企业绩排行榜还是土地权益排行榜,都出现了新的格局。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1-6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排行榜,中建东孚、中建玖合、中建智地、中国建筑、中建信和地产等中建系,集中出现在榜单中。除中海地产外,一贯以全国最大建筑商身份亮相于市场的中建系,近年来频频现身房地产开发领域,在多个城市的土拍中“出手不凡”。
手握资金、土地等优势,在新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中,这些擅长盖房子的企业,能否在开发、运营上延续其在建筑领域的成绩?除了品牌背书外,尚未有过多开发经验的中建系房企,能否形成真正的产品力支撑?这些都有待考察。
在多城土拍市场“披荆斩棘”
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土拍市场上,当一些民营房企焦头烂额地处理自己的资金短缺危机、难有气力拿地之时,中建系房企腾空而出。
以北京为例,2021年,中建壹品初入北京,当年10月的二批次供地,其联手中建信和以93.7亿元总价拿下海淀区京昌路棚改项目两宗地块。
在今年北京首轮集中供地中,中建壹品和北京兴创房地产联合体,以35.7亿元底价拿下大兴西红门地块;中建一局旗下中建智地,以8.1亿元底价拿下房山地块。
5月26日,中建壹品联合联投置业成功收购北京大兴黄村地块,总投资额逾70亿元。该宗地块于今年2月曾被北京兴创置地房地产以底价48.2亿元摘得。
6月1日北京第二轮集中供地中,中建智地以29.8亿元拿下了朝阳区崔各庄一宗地块。中建玖合拿下的朝阳区太阳宫地块以近67亿元的成交总价,位列今年上半年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首位,该地块楼面价约8.8万元/平方米。
在其他城市土地市场,中建也是“四面出击”。5月30日,中国建筑发布公告,同意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以下简称“中建八局”)投资济南市历下区房地产开发项目。该项目由7宗地块组成,总投资82.16亿元,其中地价款38亿元,开发周期预计4年。
在6月2日、6月6日上海首轮集中供地中,中建八局先后以23.886亿元、8.64亿元成功竞得两宗地块。
地产业务渗透进多个分公司
虽然在多年前已经将地产业务集中到中海地产,但在中国建筑庞大的下属公司枝系中,地产业务仍渗透在几乎各级公司中。
2013年,为了避免同业竞争以及解决两个主要地产平台的增长乏力的问题,中建系正式开始整合。
2013年8月5日,中海地产发出公告表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中国建筑拟将旗下中建股份房地产事业部、中国中建地产有限公司及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中海地产。后来,这场整合持续了两年才得以落定。
中建八大局都有各自独立管理开发的项目,在中海地产与中国建筑的整合中,并没有被划进重组范围。
中建一局旗下的中建智地,中建二局的中建玖合,中建三局的中建壹品,中建五局的中建信和地产,中建八局的东孚地产……在其中,有的公司房地产业务已小有规模。根据官网信息,作为中建五局旗下的城市运营服务平台,中建信和位列中建三甲、湖南三强。
而中建一局于2020年8月发布了旗下统一地产品牌——中建智地。2021年1月28日,中建智地北京城市公司成立,深耕京津都市圈。甚至还成立了商业管理公司,在顺义新城政务区打造中建智地商业首作——中建·鲲熙里。
不只如此,中建八大局的二级公司、也就是中国建筑的三级公司也多有涉及地产业务,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一局发展”)是中建一局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一局发展也开发了房地产项目。
而中建四局旗下的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也在福建等地开发了多个房地产项目,包括商品房和保障房项目。
在房企的座次排名中,中建旗下几家房产开发企业,也悄然登榜。2021年房企销售数据显示,中建东孚房地产当年销售额达446亿元,在百强房企排名中位列75名;中建三局地产销售额为326亿元,排名第102位;中建信和地产销售额为213.7亿元,排在127名;中建智地销售额为181亿元;中建七局地产销售额为91.6亿元。
市场认可度褒贬不一
从去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一些变化。中建系房企的出现与崛起,可以说是抓住了新一轮市场机会。
不过,中建系的房地产业务之路还任重道远。房地产行业狂热的发展时代已经过去,房子作为投资品的属性正在逐渐消退,作为消费品的属性不断放大和凸显。购房者对于产品品质的追求更为强烈,高品质产品对开发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商出身的中建系开发商,在地块规划、产品定位、营销推广上,优势并不明显。而且据我所知,他们并没有聘请更多的职业经理人加入。”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表示,虽然房地产行业利润在近几年出现了整体下滑,但仍优于建筑行业。作为央企,在如今的房地产行业环境下,中建系开发商在资金、拿地等方面更具优势,在交付、质量上对于购房人来说,也更有品牌好感,这是中建系的优势所在。
中建系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也是表现不一。中建壹品学府公馆项目以344套、58.07亿元的成交总金额,位列今年6月北京住宅成交金额榜榜首,受到市场青睐。
中建玖合操盘的位于丰台长辛店的中建·国望府,定位高端,推出的产品有叠拼、合院等,每套总价在2000万元—4000万元。但楼盘所在区域配套尚待完善,周边在售新房价格5.5万元/平方米左右,回迁房价格约3.3万元/平方米。北京市住建委网站信息显示,自2020年5月拿到预售证至今已两年,一共92套房源的中建国望府,网签套数寥寥。
当年这一项目拿地时,中建玖合对外宣称,“首次进军高端商品房市场,实现了产品开发业态的突破。”现在看来,缓慢的去化速度让中建玖合的这一次“突破”尽显失败。这样一来,在今年拿下“重量级”太阳宫地块后,在同样打造高端改善类产品的预期下,中建玖合的表现如何,还需打个问号。
一些交付质量上的问题,也在其他城市发生。根据媒体报道,有武汉、青岛等城市的中建业主反映交房遇到了“小区内部及周边道路未铺设完成、小区减配严重、部分电梯无法使用”等一系列问题。
“隐形”多年,如今“横空出世”的中建系,能否在响亮的品牌背后,真正树立起自己的产品体系,形成一套完备的产品标准?在寻求企业稳健与安全的市场共识中,中建系的“进击”对自身及其建筑主业,隐藏了哪些风险?这些都有待观察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