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18:13
以傣绷文书写的贝叶经、蒙古文版的《西游记》和《西厢记》、粟特文和突厥文的《九姓回鹘可汗碑》拓片……7月19日,由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主办的册府撷珍--民族文化宫典藏古籍精品展开展。十多个文种、近百种珍贵古籍亮相,共同讲述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和巩固统一祖国的历史,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画卷,其中不乏已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精品。
此次展览是民族文化宫自2020年9月推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的第四个基本陈列,分为辽阔疆域成一统、悠久历史谱同心、灿烂文化续根脉和伟大精神耀中华四个部分。观众可以观赏到民族文化宫珍藏的汉文、蒙古文、藏文、满文、朝鲜文、彝文、布依文、傣文、察合台文、东巴文、水文、古壮字等十多个文种的珍贵古籍,也能通过可视频影像、全息投影互动、现场临摹等,以沉浸式体验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
对普通观众来说,最养眼的展品当属清代彩绘本《百苗图》。它是研究贵州少数民族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也是我国贵州及其周边地区的苗、彝、布依、壮、侗、瑶、仡佬、水等民族古代生活实录图谱。点击展品前方的全息投影互动装置,参观者可以一页页翻看其中的套色人物画,看到各民族各行业的人物及其生活场景,细节考究。
对研究西藏历史最具价值的展品则是《贡噶坚赞口述传》。这是一部藏文古籍,是由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世祖师萨班·贡噶坚赞口述,他的侄子八思巴记录的传记。其中详细记载了他亲身经历的伟大历史事件--凉州会盟。正是通过凉州会盟,萨班叔侄二人和平解决了西藏归属问题,自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展厅里最大的展品是大约一人高的《京县郊南亲劳军诗记拓片》。京县郊南亲劳军碑如今仍完好保存在房山区良乡郊劳台遗址,而这幅早期拓片清晰显示出用汉文、满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四个文种书写的清代乾隆帝亲劳西征将士诗文。也难怪乾隆帝对这次凯旋尤为重视,因为平定准葛尔和大小和卓叛乱标志清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自此清朝疆域达到极盛。
最罕见的展品,当属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西南彝志》。它是一部彝文古籍孤本,阐释了彝族先祖对宇宙、人类起源的认识,以及彝族的历法、历代重要人物、历史事件和民族分布状况等,比较全面系统地呈现了古代彝族社会历史的发展状况。虽然如今绝大多数观众不认识彝文,但它可是和甲骨文、苏梅尔文、埃及文、玛雅文等并列的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其书写方向从左至右,有一种独特美感。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华典籍文献世代相传,收藏在民族文化宫的珍贵典藏有近20万册,其中不少是孤品、绝品。此次展览免费对社会各界开放,让参观者管窥古籍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