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问药 | 大暑将至,小心这些症状,你可能中暑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7-22 21:03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进入
健康
看更多
+ 订阅

“骑着电驴忽然感觉头晕恶心,停下来忍不住吐了……”有外卖小哥来医院降温补水,缓了半天才好。

“看到树叶在动知道起风了,但是穿着防护服一点都感觉不到有风吹过,出了好多汗,感觉特别口渴、浑身没劲。”有参与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这样形容。

今夏,由于连续的高温高湿天气,来到急诊科的中暑患者多了不少,其中多为需要长时间在室外工作的人群,如外卖员、快递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还有需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给大家做核酸的医护人员也成了“中暑专业户”。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大汗、口渴、乏力、心率加快、精神不振、肢体不协调……这些都是中暑的先兆症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果不及时干预,导致病情加重,就有可能引起晕厥、昏迷、休克、多脏器损伤等重度中暑的症状,也就是这个夏天被刷上热搜、让大家颇为担心的“热射病”了。

大暑前后是夏季最热的时节,你做好防暑降温了吗?怎样的误区容易引起中暑?小编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昕,一起聊聊关于防暑的小知识,陪伴大家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炎炎夏天。

Q1:人为什么会中暑?

人是恒温动物,体温保持在37℃左右,要依靠人体不断的产热和散热来保持。然而,在夏天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即气温超过32℃、湿度超过60%)长时间停留,或进行重体力劳动、大运动量锻炼,或穿着不透气的服装……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人体产热过多、散热受阻,从而引起体温调节功能衰竭,人就中暑了。

Q2:什么人容易中暑?

热射病分为劳力型和经典型两种:

①劳力型: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因长时间或高强度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活动而引发疾病的为劳力型热射病,这些患者多为健康人群。

②经典型: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群,如70岁以上的老年人、儿童及婴幼儿等;基础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肥胖症、无汗症等患者群体;无法自行离开高温环境、及时补充水分或降温的人群,如精神障碍患者、躯体残障人士等,以上皆为经典型热射病的易患人群。

因此,有老人、小孩、病人的家庭需要更多关注气温变化,做好防暑降温。值得注意的是,中暑不只发生在室外,室内过于闷热也会引发中暑,有些老人和病人怕冷、怕吹风,家中经常门窗紧闭,这样做在高温高湿的天气里会增加中暑的风险,家人应注意提醒多通风,保证一个凉爽舒适的家中环境。

Q3:出现症状该怎么办?

无论是自己还是周围人出现中暑症状,应做到以下:

①尽快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去到阴凉通风处,或进入比较凉爽的室内。

②脱掉闷热的衣物,松开领口、袖口、腰带等,让皮肤更多接触空气,促进人体散热、降温。

③中暑往往伴随着脱水,如果患者神志清楚,可自行补水,淡盐水、运动饮料更佳。但如果患者出现意识混乱或已昏迷,不可强行喂水,否则可能出现呛水的状况,应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通过输液来补水。

④对于晕厥、昏迷尤其出现呕吐症状的患者,应使其侧卧,避免呕吐物进入气道。

Q4:该怎么防暑降温?

①尽量不要在气温高的时段出门,比如太阳很晒的中午和下午,锻炼最好在较为凉爽的早晚时段。

②选择穿透气的衣物,锻炼可穿速干的衣裤。

③多喝水,人一旦出现口渴的感觉,就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

④降温不等于贪凉,空调开太低、电扇吹太久、吃太多冷饮和冰果都是不对的,尤其对于胃肠道脆弱、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等人群,吃过多寒凉之物还会提高发病率。

⑤多吃一些应季蔬果,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最健康,保持清淡饮食,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⑥可适当吃一些有祛暑、祛火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苦瓜等,但不要每顿吃、吃太多,因为这些食物偏寒凉,过多食用也可能伤脾胃。


编辑:汪盈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