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库伦旗:“小饸饹”做成大产业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梅

2022-07-24 00:03 语音播报

时事

一方水土一碗荞面饸饹。

七月流火。而在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正是播种荞麦的季节。一碟酸白菜、一碟葱姜蒜、一碟烤羊肉,外加一碟辣椒醋,压一碗荞面,齐活!美味酸爽,营养解暑!作为一种流传千年的家常面,“荞面饸饹”不仅留恋在外出游子的舌尖,如今在北京对口支援协作下,已经走向世界,成了库伦旗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双麦”复种  实现一地双收

近日,在马家洼子村2348亩燕麦复种荞麦种植基地,燕麦喜获丰收,大型机械穿梭在田间,一边忙碌着收割燕麦青贮运往窖池进行发酵,另一边即开始平地种植荞麦。

“农户‘订单式’种植燕麦,没有滞销的后顾之忧,燕麦收割完后,可以立刻改种荞麦,实现一田两用、一地双收。”内蒙古佳刍牧业有限公司厂长王志国说。

为有效破解复种过程中前后茬作物中期交叠、前茬作物收获影响后茬长势等核心问题,库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马家洼子村开辟了80亩试验基地,种植26种燕麦和42种荞麦品种,综合观察品种适应性、产量稳定性等因素,优中选优为“燕麦+荞麦”复种模式提供品种选择。“试验田燕麦产量每亩可达2.4吨左右,燕麦复种荞麦种植基地预计今年每亩产值可达2000元以上。”库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伟春说。

据介绍,年初以来,库伦旗积极探索“燕麦+荞麦”“小麦+荞麦”等间作、套种、轮作复种等多种种植模式,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荞麦产量,拓宽农牧民收入来源。

引进来走出去 “小饸饹”成网红

在库伦旗电子商务中心,“荞面姐妹”正在直播带货:“咱们的荞面饸饹又香又脆,一上线就断货,总是补货补货补货!”“用荞麦花茎叶壳作的枕头,能闻香助眠、缓解颈椎疼痛,不到三小时,订单已超1800。”

荞麦本是一种不起眼的“杂粮”,而地处科尔沁沙地西南的库伦旗种植荞麦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中国荞麦之乡”美誉。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库伦旗荞麦具有了独特的品质——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尤其是特有的芦丁成分,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功能。2006年被国家商标总局认证为“库伦荞麦”原产地证明商标,成为内蒙古首个农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

目前库伦荞麦种植面积稳定在每年10万亩以上,亩产300斤,年产量稳定在3000万斤以上;全旗现有加工企业5家,合作社10余家;每年有大量荞麦经加工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日本100吨以上;目前库伦荞麦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11.29亿元。

京蒙帮扶 上半年落地7个荞麦产业

去年5月,北京第六批援蒙挂职团队通辽市库伦旗分队报到上岗,他们积极参与库伦特色文化美食体验馆建设,将荞面饸饹引入北京市场。促成了库伦绿洲农业与密云檀州农业合作挂牌,建成库伦旗消费帮扶产品供应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不到半年,荞面饸饹等库伦旗农副产品已端上密云百姓餐桌,实现销售额50余万元。

今年4月,由北京诺一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库伦荞面食品加工项目签约落户,将建设集荞麦食品(荞麦米面、荞麦面条、荞麦休闲食品)和荞麦家居产品及延伸产品于一体的荞面主题产业园。

北京第六批援蒙挂职干部、库伦旗副旗长白淑英介绍,今年库伦旗将使用京蒙资金6320万元实施京蒙援建项目共18个,其中已落实荞麦产业项目7个,项目资金达3000万元。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