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 17:23
三伏天酷热难当,不少人选择网约车出行就是图个凉快。哪承想,不开空调的网约车不在少数,有时即便乘客提出要求,司机也不情不愿,甚至要求加收“空调费”。近段时间,已出现多起因此而生的矛盾纠纷。
有老司机算了一笔账,按每天跑300公里算,开空调的成本在240元左右,不开的话在180元左右,一天差60元,一个月下来就是两千。油价上涨已对网约车司机造成了不小压力,再加上空调支出,势必进一步摊薄利润。
司机的精打细算可以理解,但乘客也满肚子委屈。空调本就是网约车的“基础配置”,成本也已经含在车费里,何谈二次收费?退一步讲,即便收费,平台也得有明确的告知和统一的标准,岂能由司机信口要价?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空调费”成了糊涂账。目前,《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是规范网约车运营服务的主要依据。其中没有直接谈及空调问题,但《服务规范》以《GB/T22485 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后者明确“空调、音响、视频等设施设备可按乘客意愿开关。”
在地方标准中,不少城市都要求地面公交“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和12月1日至次年3月1日期间,以及在此期间外车厢内温度高于28℃或者低于12℃时,经营者应当开启车辆空调设施。”
总的来看,既有法律法规虽没有标明网约车的空调到底怎么开,但从其他规定来类比与推断,免费享受清凉应该是乘客的权益。
法律法规不可能事无巨细穷尽所有情况,但既然类似纷争年年有,那相关部门和平台不妨向前一步,尽快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不能将这个矛盾留给司机与乘客现场去掰扯。
舆论压力下,有平台针对司机不配合使用车内设施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行动;也有平台上线“高温补贴”,提高司机收入,鼓励司机多开空调。这都不失为有益探索,但关键还是统一标准、以法定规、标示清楚为好。至于司机所言的开空调推高成本,其实是另一个问题,即平台与司机的利益分配失衡。对此,相关平台也应当重视起来,在平等协商、完善规则中回应关切。
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已达4.53亿,市场规模已达3581亿元。可以说,这一新兴业态正在深度融入城市交通体系。业态走向成熟的过程,必然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应当及时回应、建章立制,以利益均衡实现多赢,促进整个行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