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8 19:43
在2012年的一次例行体检中,作家师永刚被查出罹患肾上腺皮质癌。这是一种年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的罕见病,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对于这个疾病都是相对陌生的。7月28日,师永刚远赴美国治疗癌症10年的亲历手记《无国界病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
师永刚历经10年的治疗,经过2次手术、5次复发转移、4次急诊、6个周期的放疗,以及3次新药的临床试验,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最终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这本看起来沉重,同时又是一本温暖的书。该如何找到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手术后出现转移又该怎么办?放疗和化疗各自的治疗原理和优缺点究竟是什么?化疗引发身体出现强烈的反应时要怎样安全度过?接受每一次治疗时,要怎样跟自己的主治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种种问题,师永刚总结出了自己的见解。“生病是一段误入的歧途,而治疗就是怀揣信念的跋涉。”他说,希望那些仍在泥泞中跋涉的人,能从本书中获取一些必要的信念和一些实用的方法。
成功治疗癌症,处理好五大关键问题
“疾病和命运之间藏有不可知的秘密。这意味着,疾病本身就是命运之一种。既然如此,那就像面对命运一样,全力以赴。”师永刚在书中通过自己经历的分享,梳理出了成功治疗癌症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5大关键问题。
他说,第一是咨询,一定要全面及时,尤其是一些前沿信息,它会帮助你判断治疗方案的利弊得失。第二是选对医院和医生,因为不同医院和医生针对某一类疾病,会在经验和医疗条件上有一定的差异,越是精准了解这些信息,越是可以得到迅速而有效的医治。第三是要做好充分的预案,每一次治疗,都要多给自己储备一些方案,以备用。师永刚认为,同一种病、同一个医生、同一种药物在不同个体间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永远要多做一些治疗的储备方案,以备不时之需。第四就是调整好身心状态,用持久战的心态面对癌症的治疗,永远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一个不错的身体机能,以抵御每一次治疗的消耗。第五就是做好资金的预算和管理。师永刚说,看病治疗不仅仅是时间精力的大量投入,也许首先呈现的就是金钱物质的投入,所以要有资金的准备和使用计划,以便保证一些关键治疗步骤得到顺利实施。
战胜疾病,首先要战胜自我的情绪
师永刚很清晰地记录了面对疾病以及各种治疗状况时,所相应产生的一连串的情绪起伏,而这也是所有癌症病人都要共同面对的一个个艰难时刻。
但事实是,师永刚用非常内敛的文字,给了极为简短的描述,往往只是十几个字而已。因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情绪不仅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还极有可能影响治疗。在与癌症的斗争中,可以说是分秒必争,每一个关键时刻,都需要理智参与判断并做出选择。
师永刚说,他在剔除了最开始的惊慌无措后,迅速展开了关于疾病的探知和学习,他搜集各种资料,咨询各路专家,比较各种治疗方案,并立刻付诸行动。无论在国内还是远赴美国,他在见医生之前,总是会为这难得的当面沟通做好充分准备,并特别准备了一个询问医生的“问题汇总表”。
疾病来了,反省以前的生活方式
师永刚还在《无国界病人》中谈到疾病带给自己以及整个家庭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反思。
他说,妻子为了陪护他远赴休斯敦看病治疗,他们不得不与不到两岁的女儿分别。为了不惊动双方父母,他们还要假装一切安好。经过八年的观察发现,师永刚还发现,先生生病,太太全程陪护的多;太太生病,先生全程照料的少;老人生病,女儿陪同照顾的多,儿子则少。这里面折射出的社会身份、性别和工作分工的差异中,也许还有更多让人深思的东西。
师永刚在书中也曾不断追问,他不明白自己天天游泳、健身,并且一向自持身体强健,怎么会忽然间得上这么一个罕见的疾病?于是,他一边忙乱地展开求医问诊,一边开始检视自己过往的生活。其实,仔细回想,一切也不是突如其来,早有预警。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疲惫、乏力以及严重的失眠和颈椎不适,已经困扰了师永刚的生活很久,但他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在经过了第一次的手术治疗后,师永刚去选择去云南的西双版纳休假。正是在这段彻底远离了繁重工作的日子里,他更深刻意识到之前的生活方式是有很大问题的。在这个忽然间被按下了生活暂停键的时刻,人生隆起一个显著的分水岭,此前的归于此前,此后的正延伸向未知。“人没有什么可骄矜,哪怕是自己的身体。当学会聆听自己的身体,那是所有人生建设的基础。”师永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