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9 18:29
经过为期一年的更新改造,位于东城区大佛寺东街的兆军盛菜市场近日重装亮相,引来众街坊穿梭采买,也成为一处新晋“网红打卡地”。
老菜市场“脱胎换骨”,既传承了烟火气和市井味,也留住了顾客、聚集了人气,这样的案例在我们身边还有不少。比如,作为京城四大菜市场之一,朝内菜市场改制成为超市,建筑立面焕然一新,辐射范围也更广;有着20年历史的嘉源五孔桥市场,摇身一变成为“云和市集”,以节气为主题的墙面涂鸦为这里更添一份艺术气息……伴随北京城市更新的脚步,一众老菜市场相继以崭新面貌回归,不仅更好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需求,也探索出更新的发展姿态。
事实说明,菜市场虽然是个“老业态”,但其样貌及融入居民生活的方式,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现在,线下便民菜店、果蔬超市琳琅满目,线上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红红火火,这不是传统菜市场告别时代的信号,而是其转型升级的契机。不管消费习惯如何变化,行业形态怎样更迭,只要善于把握自己的独特优势,就能找到存身立足的办法。菜市场里生趣盎然,闻蔬果清香、看满目生鲜、听人声鼎沸,似乎“逛一下就饿了,心却满了”。这就是菜市场的独特味道,把“面子”与“里子”皆打理到位,相信必然会有更多传统业态重焕光彩。
老菜市场的华丽蜕变,映照着城市更新的坚实步履。从胡同院落焕然一新,到老旧厂房“腾笼换鸟”,从推进传统商场升级改造,到激活历史街区文化遗产,这些年,一系列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方案不但留住了城市记忆,释放了城市活力,也提升了市民家门口的生活品质。这种“微创”思路,也在不断磨练城市的治理能力。留住有生命的城市回忆,同时丰富城市生活的文化内涵,大城北京的宜居底色将更加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