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2 12:24
时隔6年,楼顶又传来刺耳的电锯声,可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锦秋家园7号楼居民唐先生听起来却很高兴:业委会起诉业主获胜,55万元赔偿款到账,楼顶被业主私“挖”的露台8月1日开始修复了。
锦秋家园7号楼是座塔楼,最高25层,电梯设备层的公共屋顶覆盖着巨大的海洋铝防雨篷,还有防火岩棉和钢梁支撑,起到防水、保温、隔热等作用。
唐先生家住顶层,邻居家是个跃层,比他家高出一层。2016年4月,邻居装修期间,唐先生发现自家楼顶上电锯声延绵不绝。楼顶就是防雨棚,怎么还装修到楼顶了?唐先生爬上楼顶一看,原来邻居把西窗外毗邻的公共屋顶切出了一个7米乘9米的豁口。仔细一看,2根支撑海洋铝防雨棚的主梁都被切断了,雨棚内东西两组公共烟道也被“削了头”,还用切割下来的主梁做支撑,建了个低于雨棚70厘米的露台。
找邻居提意见反被谩骂了一顿,唐先生找到了小区业委会。当时的业委会主任余志华带领业委会成员,与物业、居委会及有关执法部门多次上门沟通,露台搭建工程停止了,但业主却拒不恢复原状。
随着时间推移,防雨棚被破坏的后遗症陆续显现:电梯设备层上方开始渗水,雨棚其他部位因为应力结构改变出现变形、裂缝,防护钢丝网与防火岩棉塌陷,两组烟道波及的几十户居民家里排烟不畅,厨房、厕所频繁出现反味,居民的意见越来越大。
为了维护业主利益,2016年底,锦秋家园业委会将该业主告上了法庭。30多次出庭,数不清的碰头会,到2019年6月,业委会终于胜诉!这在全市也不多见。法院判决当事业主将楼顶恢复原状。可业主依旧拒不执行。锦秋家园第三届业委会主任孔沛哲牵头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最终经过调解,双方达成和解,业主赔偿55万元,由业委会组织力量进行防雨棚修复。
“开始还有人说我们坚持不下去。30多次出庭,业委会成员有的放下自己几十上百万元的生意,有的打乱自己的工作节奏,有的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但法律是公正的,我们终于成功地维护了业主们的合法权益。”今年5月刚当选锦秋家园第四届业委会主任的张燕鹏说。他也是上届业委会成员,见证了三届业委会委员前赴后继的努力。
“以前看新闻,很少看到对居民的处罚。这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诉讼,虽然时间久,但让我们看到了侵犯公共利益的代价!”这场耗时6年的诉讼在居民间引起了很大震动,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整个屋顶防雨棚修复工程预计将在8月底前完工。业委会代表全体业主权益告业主诉讼的胜利,也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