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3 11:33
建交30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已成为中亚五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是,双方的合作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相比于贸易合作,双方的投资合作仍相对有限。以中亚第一大经济体哈萨克斯坦为例,截至2020年,中国对哈直接投资存量只有132亿美元,仅仅是其第五大外资来源国,排在荷兰、美国、英国、法国之后。具体来看,中国与中亚的重大投资合作项目较集中在化石能源领域,例如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塔吉克斯坦120万吨炼油厂、乌兹别克斯坦沙尔贡煤矿现代化改造等。但实际上,中亚的新能源开发前景同样广阔。
新能源主要指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外的非常规能源,具有高效、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均属于这一范畴。2015年,在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这一指标上,除了哈萨克斯坦达到0.17%,其他四国几乎为0,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77%。可以说,中亚的新能源是亟待开发的“蓝海市场”,而中国与中亚的新能源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首先,中亚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少雨,太阳辐射时间长。中亚还深受内陆高气压的影响,风力大。因此,中亚的太阳能和风能储量都非常丰富。
对太阳能的利用离不开光伏系统。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生产国。更重要的是,从上游的原料和多晶硅片,到中游的光伏电池和组件,再到下游的光伏应用产品,中国均处在国际领先地位。但是,目前只有两座中国投资建设的中亚光伏电站——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光伏电站和乌兹别克斯坦斯坦纳沃伊光伏电站正式投入运营,这显然不足以消化中国庞大而先进的光伏产能。中国光伏企业可进一步开展市场调研工作,精准对接当地需求。
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球的55.9%,有7家中国企业进入了全球十大风电企业的行列。全球超过96%的风能来自陆地,但在陆上风电领域,大多数中国制造商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实现崛起,其海外经营能力仍有待提升。因此,中亚市场应成为中国风电企业的开发重点。目前,哈萨克斯坦扎塔纳斯100兆瓦风电厂是中亚最大风电厂,由中电国际和哈萨克斯坦Visor公司共同建设。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部计划在未来10年新增3000兆瓦风电装机容量。以扎塔纳斯电站的规模来看,仅在乌兹别克斯坦,未来的风电厂建设需求至少为30座。中国风电企业可继续采取与当地企业联合竞标的方式获得更多项目合同。
其次,中亚的铀矿也十分丰富,有利于核能的开发利用。哈萨克斯坦已探明铀矿储量为90.68万吨,位列世界第三。铀是重要的核燃料。由于紧邻原料产地,中亚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会大幅减低。但时至今日,中亚国家仍未拥有自己的核电站。
哈萨克斯坦已开始规划核电站的建设,正考虑将阿拉木图州乌尔肯村作为选址方案。中国已是继美、俄、法之后第四个独立掌握了第三代核反应堆技术的国家,代表产品就是“华龙一号”,其位于福建福清和巴基斯坦卡拉奇的4个机组均已并网发电。因此,乌尔肯村核电站项目完全可能成为中国核电企业打开中亚市场的突破口。
此外,中亚的水能、地热能也较为丰富,而水电站和地热电站的建设也是中国的优势,这里同样蕴藏着合作机遇。
新能源应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趋势之一。加强与中亚五国的新能源合作,就是沿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大方向增加战略投入,最终实现中国与中亚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必须严把质量关,重视技术和标准的输出,才能显著提升中国产品和工程的信誉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中国企业还应深入了解中亚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民情,充分融入当地,减少隔阂,并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才能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营造更加友好、便利的营商环境。
作者为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格鲁吉亚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张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