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种声音,听见故宫之美”,单霁翔发新书《故宫的声音》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冕

2022-08-05 11:09 语音播报

城事

吱呀,一扇厚重的大门推开,里面有六百年的光阴;咔嚓,手机、相机将美好的瞬间定格,里面有笑脸,有古建筑,还有带着温度的记忆;哗哗,“九龙吐水”是很多人希望到故宫博物院参观时看到的奇景……46种声音为媒,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出新书《故宫的声音》,讲述故宫的别样美丽。

“这本书想做得有性格一点。”单霁翔总能用最朴实的词说最贴切的话,读书总是搭配安静,但这本书不一样,读者扫一扫封面上的二维码,就能听到声音——由他讲述的“听见这座城”的音频节目。

所有声音都是从故宫实地采样而来。全书分五辑,辑一由故宫的开门声开篇,介绍了自动讲解器的声音、水法声、手铲的声音、拍照的声音、建造宫殿的声音等。辑二从声音的角度展现了一个富有生活趣味的紫禁城:从中和韶乐声说起,介绍紫禁城里怎样过大年;从凿冰的声音,探索紫禁城里怎样过夏天;还有瓷器的声音、电话铃声、炒菜的声音、滑冰的声音、唱戏的声音、读书声、自鸣钟声等。辑三重点介绍故宫中的人,如金属焊接声,讲述了文物医生的故事;志愿者的讲解声,介绍故宫的志愿者们;消防演练声,告诉大家紫禁城里的消防员是怎样防火的。辑四介绍了故宫里的新生事物,如能说话的AI机器人声、上元之夜的戏曲声、皇宫里集市的叫卖声等。最后一辑介绍了故宫里有趣的动物,有大家熟悉的故宫里的猫保安、犬侍卫,也有每日来故宫打卡的乌鸦等。

故宫的声音和人一样,千人千调,却总能和心声同频。单霁翔举例,有的声音引导读者寻访故宫里的古建筑,领略古人的智慧,比如水法声带大家来到御花园,看古代工匠堆石成山的巧思;凿冰声带大家来到皇家冰窖,去一窥古代帝王如何过夏天。有的声音带读者穿越时光,沉浸式体验传统。比如读者们可以跟着茶碗、茶碟的碰撞声,围观乾隆皇帝的宫廷年会;跟着中和韶乐的音乐声,体验在紫禁城过大年的仪式感。

还有的声音能打破空间隔阂,把读者拉进故宫,跟着宫里的叫卖声、故宫猫的叫声、自动讲解器的声音,来一场耳朵的游园之旅。有的声音连接古今,从历史照进现实:在鹿鸣声中,从紫禁城里的小动物,讲到故宫博物院的动物展览……“我在故宫工作了很多年,亲眼看到故宫的变化,安保系统提升,文物修缮启动,更多区域开放,很多声音也能听清了,虫鸣声,树叶沙沙声,环境确实越来越好了。”

单霁翔说,作为一个老故宫人,他希望把更多有关故宫的知识传递给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但紫禁城里的古建筑不会说话,陈列在展厅里的文物不会说话。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会留下很多遗憾。这本书从声音的角度入手来讲述故宫的故事,意在使冰冷、单调的文物陈列变得可亲可近,更有吸引力,让读者、观众更加喜爱这座城。

故宫出版社社长章宏伟说,通过“故宫的声音”这个横切面,用声音做媒介,把故宫的历史与现在、传统与创新,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呈现给大家,同时讲述故宫的有趣故事。让走进故宫的观众,边听边读边看,了解故宫的历史,听懂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是以不同角度宣传故宫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这本新书的出版愿景。

“这是一个开始,欢迎您告诉我,还在故宫里听到了哪些声音。”单霁翔发出邀请,我们都闭上眼,试着用声音与古人对话,读取600余年的紫禁城所承载的文化与记忆。


编辑:王雯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