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6 08:04
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每周六晚上8点,赵老师准时在旧京图说读者群开讲老北京。
这一期,我们来聊一聊老北京的排子车。
这是在1954年在崇文门外的大街上,从南向北拍摄的崇文门城楼,这时的崇文门城楼已经显现出了破旧的老态。
您看这照片的左侧,有两个人拉着车。拉的是什么车?
是洋车吗?当然不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人认为洋车作为交通工具,拉车人是拉着跑,而乘车人是坐着,这是不平等的。所以1949年末就取缔了。
答案是:排子车。
清朝末年,排子车就在北京就出现了。排子车是木制的大车,与北京常见的畜力大车的构造和样式大体相同,只是两个车辕之间的宽窄是适合人的双臂。
排子车早先是木轱辘,接着是包着一层铁皮,后来是橡胶轮胎,再后来才是橡胶充气轮胎。
排子车的拉法是:一人驾辕,另有一至二人拉套。
那时排子车所运输的物品多为手工业制品,另外则是为人搬家,是货物运输的工具,拉排子车的都是穷苦人。
车是车行的,但是车行不另租门脸房受理业务,要是有人想雇排子车运送货物,一个是看哪个胡同口外摆一辆排子车,就可以和看车的人谈业务了,或者去自己住家附近的清茶馆。
解放前排子车在运输大件的货物。
老北京有很多种茶馆,具有不同的功能,有书茶馆、饭茶馆等。而清茶馆,既不说书,也不卖饭,只是卖茶水,但是为谈买卖的人提供场所、一般买卖房屋、借贷金钱,雇各行业的手艺人,开工厂招工人等业务都是去清茶馆。
一边喝茶,一边谈生意,或者等着生意来。所以一般人都管清茶馆叫做“攒儿”,也就是各种商业活动的交易所。
排子车一般是拉着,但是也可以推着。
这是在100年前,一个人推着排子车经过已经降低了坡度的天桥。
拉排子车的人一般都有把子力气,更重要的是他们经过多年运输各种大件的货物,练就了一整套起重的本领。
他们能根据不同需要,熟练的用杉篙梆成一字摇头拔杆、人字拔杆或者三脚架,就能轻而易举的把几吨重的物品提升几米高或移动到几米之外。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把拉排子车的人和车集中了起来,成立了运输起重合作社,专门拉大件的物资和设备,
这是上世纪50年代运输起重合作社的工人们,在用排子车运输一台卧式锅炉,锅炉两侧和后面有好多根钢管。这是他们在平地移动锅炉用的滚杠。照片拍摄的地点是在海淀区双榆树西侧的白颐路上,车轱辘已经是橡胶轮胎了。
我小时候,经常在马路上看到这种排子车。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期,排子车才逐渐被汽车取代了。
想听更多故事,欢迎您来旧京图说读者群讲座——
来了您呐!我们《旧京图说》成立了读者群,有关北京的掌故、照片可以发到群里大家一起讨论。有什么不认识的老照片,疑难北京史地民俗问题也来讨论!
每周六晚,群里还有专家讲座,分享有趣的知识。总之呢,凡是有关老北京的人和事儿,都能在群里交流!欢迎扫码入群。
本期主讲人 | 赵振华(一把驳克枪)
音频整理 | 亮亮
图片 | 赵振华
编辑 | 张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