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8 11:48
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加便捷、顺畅的医保服务,北京市医保局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在减负担、强服务上下功夫,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稳步推进各项便民服务工作,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做出了医保人的贡献。
“互联网+”医保服务让就医更便捷
一位年过六旬的冠心病患者,在家下载燕化医院APP注册信息并进行在线预约后,按约定时间进行网上就诊。医生通过视频核对社保卡照片,先进行身份认证、验证,然后为其在线复诊。通过询问患者病情并结合之前开药记录为他开具了一个月的药量,药房收到处方信息配药后将药品送至患者家中,并通过移动支付终端刷社保卡进行实时结算,复诊及送药上门全过程简便易行,患者足不出户就实现了“网上复诊”。
据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互联网+”医保服务的开展,为广大参保人员慢性病、常见病复诊购药提供了便利。通过线上复诊、定点医疗机构配送药品或定点零售药店取药相结合,对大型医院门诊病人进行有效分流,避免不必要的人群聚集,为助力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同时发挥定点零售药店广泛布局、物流快捷方便的特点,及时满足了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用药需求。自2020年3月2日北京燕化医院率先通过系统验收,签订补充协议,开通“互联网+”医保服务以来,全市已开通“互联网+”医保服务医疗机构14批34家。
实现医保高频事务“掌上查、掌上办”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进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2021年,市医保局结合群众反映的高频事项,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自主变更有关工作。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网上自行变更定点医疗机构的基础上,针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量多,情况复杂的特点,从系统承载、医疗机构选择方式等多方面优化设置,在较短时间内保证了自助变更业务的上线。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可通过“医保北京”公众号、“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办理自助变更业务。截至目前,通过网上自行变更定点医疗机构已达到125.29万人次,其中城乡居民56.81万人次,城镇职工68.48万人次。
市医保局充分利用微信的便利性、广泛性、实时性特点,在“医保北京”公众号菜单栏搭建了政民互动、医保查询、医保电子凭证三大功能模块,参保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选择使用,查询定点医药机构、医保药品查询、个人医保就医查询,激活及使用医保电子凭证,让参保人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无卡”就医贴心省心市民更放心
“缴费的时候只要刷一下二维码就能医保结算,再也不用担心忘记带医保卡了。”近日,市民李女士在就诊时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感受到了“无卡”就医的方便。
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本市开始推广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实现线下诊疗脱卡结算,依靠医保电子凭证进行身份认定,减少了医保卡挂号缴费时医患之间的接触,降低了疫情防控期间交叉感染风险,并能有效解决忘记携带或损坏遗失医保卡等问题。在手机端通过医保电子凭证还可以进行医保业务查询及办理,包括查询个人医保参保信息、参保状态、缴费金额和记录等,让参保群众切实享受到便利,极大地提升了参保人员的就医体验感,目前,全市已有1208.28万人开通了医保电子凭证。
据了解,“互联网+”医保服务开通后已经实现线上诊疗、电子处方在线流转、医保费用在线分解和药品配送到家的一站式服务。目前,依靠医保电子凭证实现互联网复诊的线上诊疗直接结算正在积极准备之中,未来就医便利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异地就医费用实现“结算即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异地就医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传统的手工报销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高质量就医需求。北京市着力破解群众异地就医难点问题,简化异地就医备案流程,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通过全国医保信息系统联网,实现的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结算即报”,减轻参保人员负担。按照“急用先行、有重点、分步骤”的原则,分期分批扩大异地直接结算定点范围,重点对京津冀、西北、东北等地区,优先开展系统联调。
率先在全国依托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门(急)诊直接结算新突破。截至2022年6月底,已有2891家定点医疗机构可与全国30个省(区、市)进行异地就医门(急)诊直接结算。其中,249家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部开通运行,有力支撑了首都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全国。门诊直接结算持续平稳运行。异地参保人员来京就医门诊直接结算累计351.57万人次,涉及费用11.58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京津冀已累计开通5537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门(急)诊直接结算,开创了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新局面。
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稳步扩面
市医保局对标对表国家医保局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第一时间启动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压实工作责任,按计划分步骤扎实推进。明确年底前本市每个区至少有两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截至目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航天中心医院、航天总医院、航空总医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大兴区人民医院、南郊肿瘤医院、仁和医院、联科中医肾病医院、石景山医院、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普仁医院、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宫医院、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医院、北京市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大黄庄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22家定点医疗机构已正式开通对外服务。有力调度、稳妥推进,建立督导协调机制,周报台账、月报总结。已为26个省(市、区)参保人员直接结算慢特病累计4881人次,涉及费用1121.09万元。加强联动、区域先行,积极与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地区联动,优先开通相关区域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为环京居住的北京参保人员提供就医便利。目前,北京参保人员在14个省(市、区)跨省门诊特病直接结算累计1507人次,涉及费用153.40万元。有效减少了参保人员“跑腿垫资”。
新生儿住院费用无需全额垫付
市医保局还印发《关于婴幼儿医疗费用报销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21年12月25日起,父母一方为本市户籍的,孩子出生六个月内,可由孩子亲属向住院就医定点医疗机构申请实时结算备案,并签订参保承诺书,实现住院医疗费用实时结算,个人只需缴纳自付费用,无需全额垫付医疗费用。此前,孩子出生后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因未办理参保缴费手续需全额垫付,新政策实施后,进一步减轻婴幼儿家庭医疗费用垫付压力。目前,全市实时结算支付基金5108.70万元,减负4125个婴幼儿家庭。
免缴人员实现一站式服务应保尽保
为进一步方便免缴人员参保,市医保局内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系困难群体各主管部门,通过优化经办流程、认定即享待遇、协同兜底保障等举措,建立“联网通办”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将“免缴人员”身份认定、办理参保、制发社保卡流程三合一。以“一个不落”为目标,实现12类免缴人群应保尽保,建立免缴人员数据信息库。生成2022年31万免缴人员台账,组织协调六个委办局摸排2.64万无医疗保障人员的参保意愿、医疗保障情况,并将摸排情况导入信息系统。
城乡居民参保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据了解,本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医保经办服务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期间,可通过银行批量扣款、银行柜台缴费,也可通过银行APP查询缴费方式和电子税务局实时扣款缴费。同时,城乡居民医保经办业务延伸至乡镇(街道、地区)便民服务中心,群众在家门口便民服务中心就可以完成参保手续,参保缴费更加便捷。
另外,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自助变更业务上线试运行。参保人员可以在“医保北京”公众号、“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办理变更业务。需要提醒参保人员的是,本市所有定点中医医院、定点专科医院、49家定点A类医院无需选择,可按规定就医。
据介绍,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村级医疗机构的建设工作要求,织密基层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网络。截至2022年6月底,北京市定点医疗机构3044家,政府办1873家、非政府办1171家;三级定点医疗机构128家、二级128家,一级427家,未评级2361家。定点零售药店657家,连锁药店515家,非连锁药店142家。
自2021年7月1日起,全市2200多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本市所有参保人员全面放开,无需选择可直接就医,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看病。
多措并举医保助力首都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本市统一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等五个险种缴费基数,将职工医保单位缴费比例由10.8%降至9.8%,减轻企业负担110余亿元,今年7至9月本市阶段性缓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全方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减负,为进一步稳企业、保就业做出贡献。
为减轻人民群众检测费用负担,北京市医保局接连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项目价格9次动态调整,单样本检测价格降至每次16元,混合检测价格降至每人份3.4元。同时,明确各类检测机构不得收取“加急费”,应在6小时内出具各类人群的核酸检测结果,最长不超过12小时,并及时将数据上传北京健康宝。
增加“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服务项目并动态调整,公立医疗机构按照“检测项目+检测试剂”的方式收费,目前每次检测收费不超过6元,并由医保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报销。对于本市658家医保定点药店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限定不高于8.65元销售。
积极做好防疫物资挂网采购,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抗原检测试剂等耗材限价挂网采购工作,启动医用防护口罩和防护服应急谈判采购和限价挂网采购工作。做好新冠肺炎治疗和疫苗接种费用保障。优化疫情防控费用拨付和结算机制,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救治无忧、接种不愁、防疫减负。
智慧医保服务群众美好生活愿望
近年来,北京市医保局深入贯彻国家医保政策,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从协议管理、审核结算、系统支持等方面提出具体落地措施,打通互联网复诊服务医保线上报销渠道,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复诊服务,提高了医保管理服务水平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为进一步方便参保人员就医,推动“互联网+”医保服务向更深层次发展,下一步市医保局将继续鼓励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通过互联网诊疗监管平台对互联网医疗进行监管,研究在互联网医院中的医保支付和监管措施。在各医疗机构病历资料共享的前提下,研究扩大现行各医疗机构对互联网复诊范围。同时积极准备,争取尽快实现互联网复诊的线上直接结算。
智慧医保既是医保发展的手段,也是医保发展的目标。随着本市“互联网+” 医保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不断夯实医保智慧发展基础,助力提升医保大数据综合治理能力,全面建立智能监控制度,将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医保服务。
下一步,北京市医保局将紧盯民生福祉,持续深化改革,加大惠民便民服务力度,以更加有力举措推动首都医保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