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3 09:00
战士剧社于20世纪30年代成立于中央苏区,是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中成立最早的一支文艺组织。它隶属于红一军团政治部,主要任务是在部队中进行宣传鼓动,辅导连队文艺活动,还经常排演戏剧为部队演出。剧社的社员除了专职的宣传员外,多数是机关干部战士,还有不少领导干部。罗瑞卿就担任过名誉社长,亲自领导剧社的活动。萧华、童小鹏、李兆炳等都当过名誉社员。
1939年,我在鲁南参加了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士剧社。当时,师政治部和战士剧社有许多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如曾担任过战士剧社领导的梁必业、潘振武等同志。当年他们向我讲述的红军战士剧社长征时期的经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演出《杀上庐山》。长征前夕,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的胡底,根据周恩来的腹稿,写出剧本《杀上庐山》。钱壮飞扮演蒋介石,罗瑞卿扮演团总的儿子,李卓然扮演德国顾问塞克特。演出对鼓舞部队士气起了很好的作用。
湘江岸边设立宣传鼓动棚。过湘江时,战士剧社还在湘江岸边设立了宣传鼓动棚,用布搭起棚子,插上红旗,宣传员为过路的红军指战员唱歌、说快板,用硬纸壳做成的喇叭筒喊口号,鼓舞士气。军号一吹起防空号,队员们马上把红旗一拔,就地疏散、隐藏;飞机一走,红旗又竖起来,宣传员们督促大家奋勇向前快过江。
行军路上做扩红工作。行军路上,剧社宣传员一边走路一边做扩红工作。进入贵州山区后,当地群众常常围拢在宣传员身边听宣讲,听了《送郎当红军》的歌曲,有些青年马上参军跟上队伍走了。1934年12月31日晚,战士剧社在贵州余庆举行了一次庆祝1935年元旦的演出,后来又在桐梓举行的群众大会上演出。这两次较大规模的演出,最精彩的节目是中央剧社社长李伯钊表演的苏联《海军舞》,她又歌又舞,台下观众欣喜若狂。
彭加伦写歌词。红军二渡赤水后,占领了茅台镇。战士剧社宣传队长潘振武搞了两瓶酒。红一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彭加伦听说后,到战士剧社要酒喝。潘振武说:“酒是有,不过有个条件。”彭加伦说:“你有什么条件我都答应。”潘振武说:“你是个笔杆子,就以巧渡金沙江为题写个歌词吧!”彭加伦急匆匆赶回部队。一夜行军来到皎平渡口时,宣传队员们已在江边唱起来了:“金沙江流水响丁当,常胜的红军来渡江,不怕它水深江流急,更不怕山高路又长,我们真顽强……”
政治部主任朱瑞出谜语。在过夹金山时,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为了给队员们鼓劲,提高嗓门说:“我给你们猜个谜语吧:慢慢行,打一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机灵的小队员不费脑筋就答道:“慢慢行,不是徐向前嘛!”再出一个:“谁是雇农?”“嗐,何长工嘛!”朱瑞慢条斯理地说:“我给你出个难的:能知诗词歌赋,总是哈哈连天;曾为花中魁首,可惜不能高攀。”这一下把队员们难住了,想了半天猜不出来。朱瑞说:“军团政治部不过几十个同志,这人就在我们队伍里。”大家七嘴八舌,不一会儿就猜出来了:是军团政治部的科长文笑梅。几个谜语一猜,把大家的情绪提起来了。朱瑞说:“梅花是花中之魁,数九严寒,迎风怒放,我们过雪山就要有梅花傲雪的精神。”
宣传员刘乾益说快板。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每个人拄着一根木棍,一鼓作气爬到半山腰。忽听前面传来“呱哒呱哒”的竹板声,是宣传员刘乾益的快板:“翻山顶,看本领,比比哪个是英雄……”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也急促了,大家又饿又累,很想歇一会儿。这时,宣传员们又督促大家:“同志们,山顶不能停留!不活动就会冻僵,加油呀,翻过山头就是胜利!”
演出话剧《一只烂草鞋》。翻过夹金山后,红一、四方面军于1935年6月17日晚在达维举行了联欢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都参加了晚会。红四方面军军乐队奏了军乐;红一方面军宣传队唱了由宣传部部长陆定一编写的《两大主力会合歌》。在懋功,红一、四方面军又开了一次联欢会。战士剧社临时抽调人马赶排了红五军团宣传部部长黄镇写的话剧《一只烂草鞋》。
总之,在长征艰苦的行军中,战士剧社以其特有的宣传方式,为身处逆境的红军战士提供了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作者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士剧社演员、分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