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1 10:56
“留下的电话一个都打不通。”网红书店日前关闭门店的消息,让预付卡退费的话题再度进入人们视野。7月,本端报道了多个行业仍存在预付卡不签合同、不给退费的乱象。时隔一个月,记者再度走访,发现尽管商家同意退卡,却变相将已消费部分提价,一番加减之后,消费者甚至还得给商家倒找钱。
不久前,市民周先生为孩子在培训机构水悦荟亲子游泳购买了100节游泳课,额外赠送10节课时,缴费26800元。由于身体原因,小朋友难以继续上课,周先生昨天找到游泳机构,申请退费。“小朋友就上了20节课,您看其余课时能不能给退掉?”再三坚持下,销售人员表示可办理退费,退费金额等于课时费优惠价减去已上课时数乘以课时单价,并扣掉千分之六的财务费用,实际能收到的退费金额为16300元。
“100节课26800元,每节课是268元。我们上了20节课,就是5360元,千分之六的财务费用是160元,余额应该是21280元,怎么变成了16300元?”周先生表示不解。
“我们的阶梯消费计档是按30节、60节、100节来计算的,如果消耗课程在30节以内,课程价格会按照517元计算,而非268元。”销售表示,这样一来,周先生儿子消费的20节课实际价值应为10340元,而非5360元。
“办卡的时候,我压根没被告知课时费是这么计算的,这不是变相提价吗?”周先生直言,商家看似没有收取手续费,却将消费者的已消费部分变相提了价,实际上等于使退款总额打了75折。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名为“兰瑜伽”的瑜伽馆。市民孙女士以9980元购买了100节功能小班课,相当于单节课是99.8元。孙女士想要退费时却被销售告知,除了需支付可退费金额的30%作为违约金外,所有课程项目已消费部分均要按单次原价380元计算扣除。“按照商家的这种算法,哪怕我仅消费了25节课,由于已消费部分提价了2.8倍,最后仅能退回336元。”
更夸张的情况是消费者退卡还可能被商家要求补钱。记者在Mr.JUDY洗个头发办过一张会员卡,多次充值共9000元,加上额外购买的套餐,享受6折会员价,目前余额还剩8233元。当记者向店员提出退卡时,对方计算一番后提出,不仅卡内的余额一分不退,记者还得补齐6000多元的差价。
“退卡不是直接退余额的,需要扣除之前的优惠,也就是办理会员后以折扣价做的所有项目都要按照原价收费。”店员表示,根据消费记录,记者大概消费了74个项目,每个项目原价78元至338元不等,总价约14800元。“这样算下来,你还需要倒补我们6000多元,特别不合适。”
按优惠价格办的预付卡,退费时却得按原价计算,这样的规则是否合理?对此,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消费者已消费的项目实际上等于合同已履行完成的部分,并不会对商家造成实际损失。商家变相提价已消费部分并要求消费者补差价,无论是否事先约定,都不合理。如果是消费者恶意单方面违约,商家可以适当从未消费部分扣取一定费用,但业内普遍不超过20%。“如果无法和商家协商解决,消费者收集好相关的凭证票据后,可以向消协及行政主管部门投诉解决。”
此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