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驱动,北汽集团加速“双碳”进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8-12 16:36 语音播报

进入
汽车
看更多
+ 订阅

全国两会,“双碳”再度成为热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汽车力量。

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绿色”成为鲜明特色,北京冬奥会也成为首次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在此过程中,新能源汽车的服务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东道主北京的汽车集团,北汽提供800余辆新能源汽车进行服务保障,不仅创下历史最多氢燃料客车服务国际级运动赛事纪录,更以总计减碳765.89吨获冬奥会首个车企碳中和证书。在全国两会期间,北汽也派出了冬奥同款北京EU7、福田欧辉纯电动客车,创下连续18年“零故障”高质量服务的纪录。

可靠的服务保障,源于持之以恒的实力积淀。随着“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北汽也加快了“双碳”战略部署,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探寻更为全面的绿色发展。

创新:打造绿色出行“风景线”

冬奥会,是冰雪运动的竞技场,也是汽车新技术的演练场。

此次盛会,北汽提供了515辆氢燃料客车、330辆北京EU7进行服务保障,并以超出冬奥组委标准的低温条件续航能力及性能,展现了新能源发展实力。

在严寒天气中,如何保障冬奥运动员、教练、裁判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高效接驳?

北汽福田欧辉氢燃料客车给出了“独家秘笈”——U度综合热管理技术,即便面对-30℃的严寒条件,也能轻松实现燃料电池功率达到75%时车辆全余热供暖,车厢内温度维持18至20摄氏度,续航400公里以上。

同样,承担裁判及官员接驳服务的北京EU7也具备科技武装,可保证-20℃的情况下稳定续航300km以上,确保车内20摄氏度以上的舒适温度。

北汽的“国典品质”并非针对重大活动的个案。

北汽旗下拥有极狐汽车、北京汽车、北汽福田等多个涉及新能源的自主品牌,高品质的标准实现全面覆盖。

定位高端电动智能的极狐汽车,其旗下的全地形性能纯电SUV极狐αT,具有高电池能量密度、出众的低温续航、同级领先的快充技术等优势;极狐αS作为智能豪华纯电轿车,荣获“中国十佳车身”“最佳材料奖”和首批整车耐腐蚀性能试测评白金等级证书,与华为合作的全新HI版,实现了在无保护左转、窄道避障会车、智能应对拥堵路段连续加塞变道等复杂工况。

凭借出众产品力成为冬奥会、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用车的北京EU7,续航可以稳定在451公里至550公里;其姊妹篇EU5作为“智能舒适纯电家轿”,是A级纯电动销冠车型,具备真续航、品质好、政策好、服务好的“真·三好”优势。商用车全系发展的北汽福田,在电动车领域已获得专利1000多项,通过了国内首次氢燃料客车碰撞试验,其过硬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使其成为重大活动、公交系统等常用车辆。数千辆福田欧辉纯电动公交车服务首都市民;福田欧曼智蓝换电重卡两年前就已在北京密云投入运营,通过规模化应用,可实现北京市五环内砂石运输全部新能源化……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北汽通过底盘操控、整车安全、智能互动等多维度的系统提升,以优越的产品力获得了专业媒体和用户的高度认可。

除整车发展,北汽积极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合作的首座换电站——“济南1号换电站”日换电能力可达300次以上,能参与电网互动与调峰响应。

北汽还加大了碳排放管理,自2013年起,统一组织旗下9家在京企业每年开展碳核查与碳交易履约工作,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减碳项目,已投入数十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工作。

实力:源于对科技的深耕细作

科技创造美好,是北汽的重要理念。

此次冬奥会,北汽提供的氢燃料客车累计行驶132.52万公里,累计减碳751吨。相比传统燃油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固体悬浮颗粒物等有害成分,氢燃料大客车排放物只有纯净的水蒸气,碳排放量为0。

事实上,氢燃料大客车对奥运会来说并不是一张新面孔,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有3辆来自北汽福田的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亮相,北汽也因此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服务“双奥”的大型整车企业。

从3辆到515辆,十几年间的数字变化,折射着北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持续创新积淀的实力。

北汽是中国最早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整车企业。

2003年,北汽集团旗下的北汽福田便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并成立了国内首个新能源产业基地,具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整车性能仿真分析、电池成组、电机控制及整车控制软件开发等8大核心研发能力。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氢燃料电池车辆开发的企业,北汽福田联合清华大学承接国家“863计划”,率先完成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积累、示范性运营和商业化成熟应用。截至目前,投放市场的福田氢燃料电池车辆已超过700辆,运行总里程超2000万公里。

在乘用车领域,2009年成立的北汽新能源公司,是国内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从成立伊始,就专注于产品研发与科技创新,从三电核心技术入手,构建了全新平台正向开发的整车体系化能力,并建成启用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牵头组建了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为企业乃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当前,北汽的三电平台关键技术、氢燃料电池客车关键技术已处于业内领先地位,推出了EMD3.0一体化智能电驱、全天候电池技术、大功率充电技术等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黑科技,多次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时,基于智能座舱打造的智能网联技术、模块化等平台技术资源的投入,持续巩固了核心技术“护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北汽基于出色的技术实力,已经推动技术端的对外输出。北汽蓝谷将极狐阿尔法T车型的电子电气E/E架构相关知识产权授权给斯太尔美国,实现了技术创新的收益转化。

加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当前,“双碳”成为国际共识。国家已发布多项重磅文件,正在全力推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实现。北京争当碳达峰“领头羊”,并提出碳中和时间为2050年,将比全国的目标提前十年,2050年城市交通将力争实现近零排放。

向“双碳”目标不断进发,北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决定北汽自主发展以及集团未来发展的首要工程,着眼打造低碳生态价值链,加快系列战略部署,预计2050年实现碳中和。

——绿色产品。从产品设计和研发开始,就做好全生命周期降碳框架,实施纯电动为主,氢燃料电池和混动技术路线协同推进的技术路线,建立碳足迹核算方法,稳步提高绿色材料应用比例。其中,乘用车以极狐汽车、北京汽车两大品牌为主,突出纯电、智能赋能;商用车将电氢并行,推动轻、中、重卡及大中客等全系产品新能源化。同时,北汽旗下北京奔驰EQA、EQB、EQE,以及北京现代艾尼氪等重磅车型,也将极大扩充北汽新能源阵营。

——绿色制造。目前,北汽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建立了绿色制造体系,成功完成了1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建设,数量位居全国汽车行业第一;率先建立了排污许可管理体系,取得国家整车行业首张排污许可证。北汽将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节能低碳技术,并通过结构优化、精益生产等方式多措并举提高能效水平,逐步开展分布式光伏建设,合理购买绿电,强化能源环保智能化、信息化管控,逐步实现整体制造环节能效水平、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率先实现超低排放,打造零碳工厂,在京津冀乃至全国汽车行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低碳节约供应链。制定供应链“碳排放地图”,逐步优化含有碳排放指标的供应链管理,推动原材料、工艺流程、能源使用等各环节初始低碳设计。加大物流环节数字化管理,节约运力和运输线路,推动包装物精简化和循环利用,逐步推进清洁燃料物流系统更换,打造电动或氢燃料牵引车等绿色运输服务。

——绿色产业生态。在营销服务端尝试低碳认证,推行碳积分制度。以换电模式为基础,实现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有序推进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建设,解决里程焦虑。扩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租赁模式,拉动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发展。

——循环经济推广。在新车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过程中,优先使用生物基塑料、生物基纤维等可再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碳足迹,实现循环经济。开展汽车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及零部件再制造,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承担汽车生产企业作为动力电池回收主体责任,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渠道。

此外,北汽将会通过深化与华为、百度、宁德时代、SK、麦格纳等全球优秀企业的战略合作,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的综合能力。

减碳,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份责任。北汽将以冬奥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绿色发展布局与投入,坚持“乘商并举、电氢并行”,以开放共享的态度与合作伙伴一起,探索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共享出行等领域的更多可能性,打造对用户、企业、社会更具价值的绿色出行方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关注北汽

编辑:张扬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