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2022-08-16 16:02

时事

近日,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

“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放合作的协同工作体系,初步建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为核心的政策法规体系;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科普经费投入稳定增长;科普场馆数量稳步增加;以多媒体手段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科普传播更加广泛。

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四五”科普发展的总体目标:科普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显著提升,科普法规、政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普的氛围加快形成,科普公共服务覆盖率和科研人员科普参与率不断提高,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升。计划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基本形成,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引导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加大科普投入;科普人员数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科普设施布局不断优化,鼓励和支持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创建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提高科普基础设施覆盖面。

“十四五”期间,将强化新时代科普工作价值引领功能,着力塑造时代新风,加强科普领域舆论引导,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强化科普理论研究,增强科普创作能力,完善科普设施布局,构建全媒体科学传播矩阵,持续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促进科普领域市场化发展;推动科普工作全面发展,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推动科普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加强重点领域科普工作,加强应急科普工作,加强针对社会热点的科普,加强国防科普工作;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科普化,聚焦科技前沿开展针对性科普,发挥科普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作用,抓好科技伦理宣传;抓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能力,提升制造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提升老年人科学生活能力;开展科普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科普交流机制,深入开展青少年国际科普交流,促进与港澳台科普合作。

围绕科普领域舆论引导,发展规划特别提出整治网络传播中以科普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批驳伪科学和谣言信息,净化网络科普生态。要探索科普传播新形式,重视发展科普讲解、科学演示、科学脱口秀等新型传播形式,增强科学传播效果。科普还要“从娃娃抓起”,构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循序渐进,校内、校外有机融合的科学教育体系,系统考虑新科学知识、新学习需求、新教学手段,加大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和精品科普课程的开发,切实增强科学性、系统性、适宜性和趣味性,丰富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