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冬升在大师班上勉励年轻导演:打击你的人就是你的“发动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袁云儿

2022-08-18 18:48 语音播报

文娱

香港导演尔冬升是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最忙的人之一。这次他不但带来了新作《海的尽头是草原》,该片是“天坛奖”入围影片之一,他还担任北影节项目创投评审委员会主席。8月16日,他出现在“尔冬升大师班”上,这是今年北影节临时增加的一个活动。尔冬升敞开心扉,与三位青年导演李雨禾、王学博、赵晔分享自己多年来的行业经验。

回忆起内地和香港电影工业的异同时,尔冬升坦言,“香港除了几家大的制作公司以外,都是独立制片,有的和现在拍网络电影的公司很像,自己进行集资,不上影院直接上平台,观众付费来观看,之后进行分账。”作为北影节项目创投评审委员会主席,他更关注当下青年电影人的困境,扶持青年电影人发展。

对于希望得到提携的青年创作者,尔冬升表示欢迎,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标准,“首先要有800字到1200字的故事梗概,我看完故事觉得有趣会问你拿分场大纲。要把故事说出来,第一场、第二场,顺着场次,不需要对白。如果你认为对白是重点需要注明……”凭着入行50年的经验,尔冬升便能很快估计出电影的预算。

在剧本方面,尔冬升也给青年创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遵守的要求——不能有错字。在他看来,这是严格要求自己,“剧本的水平代表的便是创作者的水平。”尔冬升幽默地说:“除非你有我的知名度,才能交出这么烂的剧本。”因为大公司对于新导演尤为苛刻,只有真正好的剧本,才能吸引到制片人,吸引到投资。“大公司是不用新导演的,因为新导演风险太大,管起来非常累,但是行业中不能没有新导演,所以有个条件:第一是拍过非常好的短片;第二是剧本写得好到不能让人拒绝。”

尔冬升透露,自己判断好剧本的标准是:“我看到剧本能说‘哇!这个点子不错了’就行,并不需要完美。但我要看到潜力,这样你就有机会了。一切都是因为剧本。”

对于年轻导演在未来创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尔冬升鼓励道,“我们的行业不是最差的,仔细看看并没有那么困难,别说得自己这么惨,一定可以渡过的。有些戏拍不出来没什么大不了,我拍的戏垮了的也很多。还是要坚持下去,要对自己有信心,躲开一切负能量的东西,打击你的人就是你的‘发动机’。”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