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将成为合作重点 宝马齐普策:加强与中国合作 扩大技术开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8-29 15:20 语音播报

汽车

“加强跨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仍是全球主题。德中两国在汽车领域的长期合作就是绝佳范例。今年是德中建交五十周年。展望未来,双方应延续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新能源汽车也将成为双方合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在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发表了视频讲话,他表示,“宝马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持续加大对华投资。我们将携手为世界开发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推动经济增长、促进行业繁荣。”

打破壁垒、加强合作

面对诸多全球性挑战,各国间不应制造更多的壁垒,而是需要更大力度的开放。齐普策认为,对汽车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将德中两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双方均致力于保持行业竞争力、提升数字化水平。可持续发展和气候保护是大家共通的语言。

在去年6月的首届宝马集团可持续发展中国峰会,宝马集团携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了“产业链绿色转型倡议”,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绿色转型面临的“钢铁低碳转型、绿色电力获取、循环经济、以及绿色低碳标准”等挑战,联合产学研各方专家开展深度研讨、专题研究、实地调研等活动。

齐普策还以宁德时代为例,表示本土化带来的好处是双向的。“正如德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也在德国开疆拓土。” 宝马集团的电芯伙伴宁德时代已在德国建设了大型电池生产基地。而在一个领域的合作也会在其他领域创造合作机会,两国在汽车高压动力电池领域的标准化合作也会以此为契机相应推进。

“上述案例表明,像宝马集团这样的跨国企业在推动减碳合作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这是未来我们应该去不断拓宽并坚决遵循的道路。各方终将从中受益,”齐普策讲到。

技术开放助推减排降碳,创新需要整体性思维

齐普策表示,经济增长、气候保护与行业发展韧性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由于世界各地的政策法规和基础设施情况不尽相同,宝马集团在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的同时,也在努力让全球各地的宝马客户都能在他们的车辆中体验到最先进、最环保的技术。

2025年,宝马将发布基于全新构架、搭载第六代eDrive电力驱动系统的“新世代”车型。根据规划,到2030年宝马集团销量中将有超过一半为纯电动车型。未来10年左右时间,宝马集团计划向全球客户累计交付1000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时,宝马认为氢燃料技术同样具有零排放潜力,可以成为纯电技术的有益补充。宝马集团研发的氢燃料电池驱动车型iX5 Hydrogen已计划投入小规模量产。

此外,宝马把可持续战略拓展到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在供应链、生产和回收三个方面同时降低碳排放。今年6月,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简称:里达工厂)落成投产。里达工厂拥有面向电动化的生产体系,是宝马集团BMW iFACTORY整体性生产战略的最新例证,从“精益、绿色、数字化”三个方面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中国是推动新兴技术超大规模应用的热土

齐普策认为,中国稳定、可预期的政策体系让技术开放成为可能,也使各项减碳技术的潜力得以被充分挖掘。

“过去十年当中,中国建立了强大的可持续技术产业基础,无论是太阳能、风能还是高压动力电池,中国不单单在市场容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更引领全球创新风潮。如果某项技术在中国形成规模,就能在全世界规模化应用。我们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见证了这一点。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并将继续成为可持续出行的主要驱动力。”齐普策讲到。

齐普策表示,宝马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宝马集团也将持续加大对华投资,实现共创共赢。同时,他认为德中两国的合作潜力依然巨大,双方应延续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同参加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的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也发表了相似看法:“宝马在中国的发展是德中长期友好合作的范例。去年我们在中国的销量超过了84万。从2010年至今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经获得超过83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目前,我们正与中国伙伴一起探索循环经济和全产业链减碳,并与中国创新势力一道推进数字化和电动化转型。我们坚信,只有合作才能解决全球现在面临的诸多挑战。宝马将继续以中国为家、拓展在华业务,为两国的交流互鉴、互惠共赢做出贡献。”


编辑:张扬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