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1 11:45
密云水库
晚报上有文章说“渔阳古郡”,谓其位置在新落成的怀柔科学城南侧的北房镇。该文引明万历《怀柔县志》为依据:“渔阳城,(怀柔)县东三十里”——如果从怀柔城关向东推三十里,那可是密云境内了!北房镇离怀柔城关顶多十余里。
渔阳古郡在怀柔么?近年新出版的《密云县志》却这样说:渔阳“郡址在密云县……之南城子”;“秦始皇二十二年,置渔阳郡、渔阳县,县址与郡址同设于南城子”。南城子,在密云县城西南十余公里的统军庄附近。这个位置又在怀柔北镇的东北约5公里的地方。
渔阳郡,在秦汉时代是一个相当大的范围,“统县十二”今天北京市的怀柔、密云、平谷、顺义,通州以东、天津以北,河北滦平以南,秦代都属于渔阳郡。现在需要讨论的是:渔阳郡的治所渔阳城在哪儿。
《辞海·地理分册》说,治所渔阳城“在今密云县西南”。按此说,还就是在怀柔城关附近,说是密云南城子,相去也不是太远。但是,唐朝人和宋朝人还有不同说法。
唐朝人说,渔阳郡所在今天的北京密云。《史记》注释“渔阳”引用的就是唐朝人李泰编著的《括地志》:“渔阳故城在檀州密云县南十八里,渔水之阳也。”因为这条注释出现较早,又为《史记》所引用,所以影响较大,许多很多资料,包括《辞海》都沿用这个说法。
宋朝人说,渔阳郡所在今天的天津蓟县。北宋人编著的《太平寰宇记》中说:“秦于此(指蓟县)置渔阳郡,两汉因之。”
了解中国古代地理的人知道:郡县之名,随代分割。同样一个地名,不同的朝代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今天的京郊怀柔,是明朝初年“析昌平、密云地所立”;唐朝的怀柔,大约在今天的京郊顺义。但是同在秦代,中国北方不可能出现两个渔阳。
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阳”,常常是地理位置,指山之南或河之北。贵阳,因为北有贵山而得名。汉阳,因在南有古汉水而得名。以此类推,渔阳,也应该北有渔山或南有渔水才合情合理。
唐朝人给“渔阳”的位置规定了一个硬标准:在渔水之阳。也就是说,渔阳,在渔河的北岸。渔河在哪里呢?有一条孤证,说白河又名渔水。考之白河,由于发源地在河北省沽源,故又名沽水,说它又名渔水似乎缺乏根据,而且今天的专家们也不认可。而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说:“渔水出渔阳县东南,平地泉涌,西迳故县城南,今城在斯水之阳。渔阳之名当属此。”
如果说渔阳城在密云,那么必须有一条发源于密云境内、又从城的南部东西流向的河,条件才能被满足。而从白河的名字及其发源地来看,白河不是渔水,因而渔阳城也不应当在密云。怀柔城南有怀河,而怀河历史上似乎也没有叫过渔河。没关系,今天的专家找到了一条:“渔水很可能是从大水峪出山的沙河……如今已经断流”,如此考证很难令人信服。
那么,渔阳古郡在什么地方呢?在今天的天津市蓟州,好像害怕有人抢注此商标似的,现将蓟州城关区改叫渔阳镇了。历史上的蓟州不但有渔水,而且有渔山。《日下旧闻考》中引述《图经》的话说:“渔山在(蓟)城西北三里,高百余丈,周五里,郡在此山之南,故曰渔阳;水绕山下,故曰渔水。”同书又引《四正山居志》:“渔山多泉,冬夏喷涌成湖。”
密云境内的南城子,怀柔的北镇,都有可能是古代驻军遗址。但若指为是古代的渔阳城,尚需拿出令人信服的有力证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