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6 22:35
《红楼梦》中的人物生活与运河有何关联?如何用现代科技手段再现通州城乡记忆?9月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与通州区张家湾镇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静湾回溯:中国摄影的早期实践与漕运文化学术论坛”上,摄影、设计、红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古镇文化挖掘,以更好地传承延续以大运河为核心延绵不绝的的文脉。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不仅滋养着沿岸城市,也在文学经典中多有体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红楼梦学刊》副主编胡晴谈到,《红楼梦》在写作中运用“烟云模糊之法”,隐去故事的朝代与地名。书中虽从未明确提及运河之名,但时时有运河之影,将大运河对当时文化生活的浸染娓娓道来。《红楼梦》中的很多女性角色,如林黛玉、薛宝钗、妙玉等,她们的登场都与运河水路交通密不可分。
“林黛玉弃舟登岸的地方,一说应在今天通州张家湾,当年是运河水路至京的重要码头,南北货物云集于此,形成了一个商务集散繁盛之地,沿运河往来的显贵与商贾皆由此进出北京。”胡晴说,张家湾与曹雪芹家又有着不解之缘,曹家被抄返京后,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胡同十七间半,仅有的产业中就包括张家湾的一家当铺和六百亩典地。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毛巧晖也在发言中提到,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它在新时代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引起了较多关注,与之相关的民间文艺资源得到进一步挖掘。全国第一个镇级博物馆——张家湾博物馆以“运河文化”“古镇文化”“红学文化”为展示主体,以沉浸式投影、光影浮雕墙等形式呈现了“曹雪芹墓石”“十里街”“花枝巷”等文化标志。这些民间文艺资源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与民众生活经验融为一体,并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命经验和情感纽带。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川通过亲身参与的“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项目,分享了如何用现代科技手段留住历史生活的记忆。该课题通过校企地之间的多方合作,针对通州地区城乡景观与人文风貌开展全面记录工作,并在视觉资产的云端存储、快速分享与多媒体呈现等方面展开探索。在展场中,观者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全景球幕图像、动态影像、3D模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成果,也能够在静态摄影和生动文字的环绕下全方位感受这些中国城镇化背景中的鲜活样本与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