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乃教书育人之所,思想汇聚之地。然而一所大学能孕育四方英才,成为教育精英的沃土,离不开雄厚的师资力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作为一所由周恩来总理亲手缔造的学校、一所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大学,多年来汇聚了一大批“和易以思、人文化成”的名家名师。他们以关爱为支点,撬起知识的大地;以教诲为明灯,指引青春的迷津。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追寻北二外的“名师脚步”——
生于新中国外交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北二外艰苦创业,创新发展。半个多世纪里,一位位诲人不倦的名师学者始终与二外同进步共发展,奠定着二外坚实的育人基础。
回望过去,名师英姿深深地烙印在二外的发展之路中。一批蜚声中外的名家名师,如曾长期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担任俄语翻译的李越然,亲历东京审判的周锡卿,翻译界元老董乐山、管震湖、王文炯,还有新中国第一代日语播音员苏琦等都曾在二外传道授业。
李越然
苏琦
其中,翻译大家、外语教育家王文炯教授(1929-2019)自二外建校起就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近80岁高龄仍然坚持为本科生上课。那时,二外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在二外一定不能错过几位老师的课,王文炯教授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的课堂上,两百人的教室往往座无虚席。如今,王文炯教授培养的学生多活跃在我国新闻、外交事业领域,在各个行业中建功立业、贡献才智。
王文炯(右)
这些见证我国外交事业发展,在专业之路上精益求精、鞠躬尽瘁的翻译元老们不断滋养着“和易以思、人文化成”的二外教风,奠定着二外赖以立足和发展的根基,并将二外人的精神品质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除了这些闪耀在我国外交事业上的“翻译群星”,北二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在此辛勤育桃李。他们为国家和世界培养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文化交流沟通、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繁荣昌盛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北二外的翻译血脉亦在涓涓流淌。今年4月,中国翻译协会举行“资深翻译家”表彰活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卢友络(日语)、纪焕祯(阿拉伯语)、鲍兆燕(阿拉伯语)、荣获“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至此,北二外共有26位资深翻译家,他们矢志不渝、执卷不辍,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贡献智慧。
卢友络
纪焕祯
鲍兆燕
除了拥有一批资深翻译家,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北二外在不断发展中愈发壮大,拥有了一支德才兼备、学识深厚的师资队伍。截至今年5月,北二外在职在编教职工近千人,其中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近60%,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近50%,大多数教师具有在国外进修或工作的经历。
学校聘请兼职教授120余名,拥有外国专家近60名。还有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在二外校园教书育人。
新时代教师的身上传承着二外人的品质精神,他们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在育人、科研等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2年以来获得多项殊荣。
去年8月,北二外欧洲学院青年教师白云获北京市第十二届青教赛(文科类)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佳教学反思奖、最佳现场展示奖及最受学生欢迎奖;通识课教研室青年教师贾力苈获北京市第十二届青教赛(文科类)一等奖及最佳现场展示奖;欧洲学院青年教师卢婷婷、刘绯绯老师及机关团委郝青梅、商学院陈倩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青年教师白云
青年教师贾力苈
今年3月,学校欧洲学院获评“2017-2021年度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刘满、宋振美、王娟3人获评“2017-2021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郝钰获评“2017-2021年度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谷慧敏继2021年入选爱思唯尔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之后,于2022年4月再次入选爱思唯尔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彰显出卓越的科研能力。
谷慧敏
在学识渊博、业务精湛的名师们的指引下,从二外走出的数万名毕业生,遍及大江南北、世界各地,涌现出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商务部原部长高虎城,中联部原副部长刘洪才、徐绿平,外交部原副部长程国平,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原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中信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振明,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江波、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世军等一批政界、外交界、商界、文教界杰出人士。
紧跟时代步伐,茁壮成长的北二外一直高度重视师资建设。为了稳步落实二外“三风”大会提出的“优化教风、严格考风”倡议,学校开启“教师全能育人提升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与奉献精神,持续推动教师队伍在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方法上的整体进步。
来时路遥漫漫,二外名师名家笃行致远;勇立时代浪潮,二外青年教师接续奋进。教师节、中秋节即将到来,祝愿每一位启迪智慧、慷慨奉献、诲人不倦的老师节日快乐!
关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官网/官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