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7 11:28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加强基层文化治理建设是“十四五”时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近年来,石景山区以文化为内核,从治理体系构建、基层文化引领、治理主体参与、治理效能提升等维度进行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全区9个街道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深耕厚植街道、社区文化,加强居民与街道、社区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加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动力,真正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自觉,形成了基层文化治理的石景山“答案”。
“五步工作法”提质基层文化服务水平
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石景山区加强机制创新,健全完善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首创“五步工作法”。第一步是规划一条创新发展思路。在《石景山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引领下,以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基层治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第二步是建立两个平台,分别是“石景山区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平台”和“石景山区街道‘文化+智慧’社区治理平台”。形成“主分结合,上下联动”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系统。区级“主平台”在全面整合地区各类数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将优质资源和服务下沉到街道社区。街道“分平台”结合辖区实际,建立街道与社区、街道与社群、街道与居民的紧密联系,打通社区文化治理“最后一米”。
第三步是培育三套队伍,即“石景山区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石景山区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专干队伍”和“石景山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资源库”。形成以基层文化治理专干队伍为统领,社区志愿服务团队为支撑,社会力量资源库为补充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管理体系,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人才队伍合力。
第四步是夯实四项保障,即政策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宣传保障,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第五步是建立五方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将区文化和旅游局、街道、社会力量、基层群众和政府其他部门进行协同管理。区文化和旅游局强化统筹、指引方向,协调其他政府部门协同配合,指导和监督各街道、社会力量、基层群众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搭建品质社区“五个文化”聚合体
凝聚文化力量,促进社区公共文化品质化发展是推进“品质社区”建设的关键。石景山区通过打造社区“文化聚民、文化富民、文化便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五个文化聚合体,系统化推动“品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社区党组织有效统筹带动下,各类组织、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形成“社区文化治理共同体”。
文化聚民是通过贯彻文化志愿服务理念,创新文化志愿者服务模式,积极探索社区文化治理的“城市主理人”模式,不断打响“老街坊”等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全区文化志愿服务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文化富民是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令党建主题、冬奥元素、工业遗产与公共文化空间巧妙结合,打造出一批风格别致、环境雅致、配套齐全的特色文化场所,并通过空间改造,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古城街道辖区内的“瞭仓书房”作为石景山区图书馆在首钢园内的特色分馆,集科幻主题图书分馆、冬奥文化遗产载体、沉浸式数字艺术馆、书店、文旅休闲消费场所于一体,一经开馆就迅速成为京西网红文化空间,成为“文化+工业”的成功案例。
文化便民是以优势文化资源为内核,通过数字信息技术赋能公共文化服务,以“文化+智慧”治理为路径,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以及“文化+”社区管理的智慧化与精细化,形成社区文化治理体系“大数据”模式。
文化为民是以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为抓手,持续提升基层综合文化中心服务效能。全区9个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和部分社区文化室均实现了社会化运营,并充分利用运营团队优势,探索基层文化治理新模式。比如金顶街街道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与街道、社区商业资源盘活,与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居民自治等内容相结合,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有机结合。
文化乐民则是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活动,举办系列主题活动,联动居民,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增强社区与居民的黏度。鲁谷街道通过征集群众需求,举办花会走街、书画展览、合唱培训等特色活动,充分激发居民参与文化、创作文化、享受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常态化举办的戏曲演出和“魅力老山”文化节系列活动,已成为老山街道对外展示社区风采、宣传社区文化治理丰硕成果的重要窗口。八角街道通过送非遗活动进社区和线上非遗活动两种方式,开展了剪纸、面塑、藤编等多种类型的非遗传承项目,展示了非遗文化魅力,促进了社区和谐。
市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随着石景山区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增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利,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苹果园街道“同心圆服务队”“老街坊交响乐团”“闪亮蒲公英”“社区小喇叭”等注册志愿服务团队22支,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
文化志愿服务已成为充分发挥辖区党员、群众先锋榜样作用的有力体现。街道文化志愿者在服务中多方协作、多方联动,使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更加畅通,全区基层文化治理协调能力和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石景山区还通过打造多项特色品牌活动,推动品质文化进入街道、社区,吸引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联动社区居民、淳化社区民风、凝聚共建共治合力,提升了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八宝山街道文化活动中心自运营以来,共举办各项文化活动1500余次,场馆共接待13.8万人次,开展了专业特色服务,通过运营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高端的文化服务。
另外,石景山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以社区为载体、以文化为媒体”,积极倡导社区正能量,弘扬新风尚。用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引导居民走进街道、社区参与活动,让文化成为纽带,连接居民与街道、社区情感。打造“相邻”文化活动,拉近邻里情、构建邻里乐、增进邻里亲,并形成“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邻里活动格局。其中,五里坨街道连续四年举办老街坊“社区邻里节”,通过丰富多彩的跳蚤市集、公益服务、文艺表演等活动,搭建起参与式、互动式、沉浸式邻里分享互动平台。
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在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同时,还承载社区“共享空间”“公共客厅”的属性。通过“文化+金融”“文化+酒店”“文化+工业”“文化+科技”等“新场景”打造,让文化设施的提升改造“被看见”“能参与”“共创造”,激发居民的参与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广宁街道冬奥城市文化广场总体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设置多个功能区,服务覆盖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为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冬奥文化活动场所。
多年来,石景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和创新发展为契机,着力健全基层文化治理体系,为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精神食粮,更好地满足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