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出圈 讲好北京故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洋

2022-09-30 07:01 语音播报


媒体融合已进入下半场,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北京日报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创新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已迈入融合改革2.0阶段。一方面筑牢根基坚守党报底色,一方面不断开拓崭新新闻形态,引领全媒体时代舆论。一系列改革实践也在此刻显现出令人惊艳的成果:京报集团移动传播矩阵用户总量已达3.2亿,日均阅读量超2亿,形成12个千万级、44个百万级粉丝平台,以可信、可亲、可爱的主流媒体形象守牢舆论阵地。

我在现场,为你“识政”

在北京,如果想第一时间掌握市领导活动信息、原汁原味学习全市重要会议精神、全面准确领会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识政”微信公众号一定是您的首选。

“识政”由北京日报社时政新闻部于2016年年底创办,以“我在现场,为你识政”为宗旨,专注于提供准确、大气、正气的时政新闻和时政观察。运营近6年来,拥有粉丝数量近9万,以近乎每日一推的高频次,持续推送1800余篇高质量的原创时政新闻报道,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浏览量达1600余万次。

“在现场”是“识政”的独特优势。在这里,受众与全国两会、党代会、市两会、市委全会等重大时政现场和疫情防控等应急处置一线无缝“连线”,及时掌握现场动态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等一手信息。当前,“识政”已成为北京市主要领导活动报道的首发新媒体平台,“每逢大事看‘识政’”的口号越叫越响亮。

在这里,时政新闻突破“严肃”的刻板印象,在新媒体语境下焕发新的生命力。《十九大北京团:基层代表发言不限时间!》《指碑为证,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的约定》等报道,展现会议、调研、检查等时政现场真实可感的新闻细节;《礼赞祖国 好事成“双”》《“回天”有术》《接诉即办》等系列报道,深刻梳理剖析新闻背后的施政思路。一系列“新表达”丰富了时政新闻表现形式,实现“正能量”与流量双赢。

在这里,时政新闻的信息价值和影响力被进一步激发,在守正基础上实现出圈。《市委书记蔡奇详解新版北京城市总规,住建部长同台提要求!》等报道,权威发布市里重大决策部署,多平台跟进转载,引发多领域裂变式传播;市疫情防控会百余篇系列报道,第一时间传递市委市政府声音,如《蔡奇要求:以最快速度、最严格措施、最果断行动,从严从紧抓好首都防控工作》,以近乎“零延时”的时效推送,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在消解市民疑虑、引导公众舆论,凝聚抗疫共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靠谱之识,解京城政事。“识政”将立足党报核心竞争力和“在现场”的独家优势,持续提供有高度、有密度、有温度、有广度的高品质时政新闻报道。

打造全新内容聚合平台

北京市文旅局入驻、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入驻、北京市体育总会入驻、大众日报入驻、中国花卉协会入驻……类似这样的消息每个月都会更新,越来越多的京内外政务机关和社会机构正不断加入一个互联网上的大家庭——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号。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号正通过打造新闻+政务互联网平台,开辟出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样板间”。

2019年年底,北京日报客户端推出北京首个自主可控的政务类新媒体聚合平台——北京号。它全面对接北京各区、各委办局及其他重要机构,为优质内容的策划制作、各类信息的发布提供强有力平台。北京号主编左颖介绍,截至目前,共有350余家单位实现入驻,组成区域、政务、机构、教育、健康等五大新媒体发布矩阵,号主单位自主发布的第一手政务新闻、服务信息、成就报道、魅力资源推介等,已累计超过18万篇。

经过近3年创新建设,北京号现已形成多元互动传播体系。除了号主单位的自主发布,北京号还围绕中心工作,联合市、区两级政务机构开展原创策划,打造短视频等新媒体“爆款”。2020年起相继推出的《北京两会“一把手”访谈》《战疫有我 北京在行动》《党旗耀京华│100秒看北京》《高质量发展看北京》等系列短视频,均实现全网点击量破亿次。2022年年初,北京号与北京冬奥组委联合打造的《双奥之城 城市之光》项目,更充分彰显出北京号的平台优势。上线至今,北京号与各号主单位联合策划出品的系列短视频项目全网阅读量已逾20亿次。

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是党媒不变的基因。北京号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实践“开门办号”,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据介绍,北京号联合“党报进社区”项目组共同策划组织的“社区才艺精彩展播”活动吸引了众多社区文艺团体参与,2022年春节期间的首届《社区才艺大联欢》视频节目全网吸引近百万人次观看。

如今北京号在北京日报客户端基础平台之外,还开通同名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北京号发布”。其中,视频号的单日最高播放量达99万次,单篇最高阅读量88万次。

北京号入驻单位的多元性正在逐步凸显,自主可控新媒体聚合政务发布生态体系基本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政务体系“朋友圈”交互属性已基本显现,与入驻单位及广大用户群体的交流互动日益增长。未来,还将持续打造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样板间”。

构建党报视听传播新格局

今年5月12日,“京直播”对北京召开第332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进行直播,引发全网8000万次观看量。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而在技术驱动的融媒体时代,这样的广泛传播每天都在发生。开拓音视频新闻形态,建构音视频新生态,正在成为建构新型传播格局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2019年1月1日清晨,天安门广场正在举行庄重的升旗仪式,北京日报记者全程以视频形式展开报道,这是北京日报的首个音视频品牌“都视频”的首秀。此后,“都视频,都来看”的广告语快速成为现实。视频直播品牌“京直播”、音频品牌“纸上听”相继上线,以北京日报客户端为核心、以抖音、快手、天猫精灵以及微博微信等商业平台为拓展渠道,建立起音视频传播矩阵,实现全平台综合联动协同发力。

早晨一到办公室就呼叫天猫精灵,打开音频听“纸上听”新闻播报,电脑里审看着最新制作的短视频产品,办公桌上的手机在同时播放着记者在新闻现场做的视频直播报道……这是视频直播编辑部主任王军华每天的工作日常。“媒体融合已进入下半场,‘无视频 不新闻’已成为共识。短视频和轻直播毫无疑问成为主流声音传播的主战场。要占领这个主战场,优质内容是金,渠道建设为王。”王军华说。

“都视频”已孵化出的栏目,覆盖政务、健康、民生、经济、文化、体育等方方面面。如一把手访谈、新闻我来说、有医说医、民生现场、冬奥畅聊、麻辣影视、胡同里的北京、解码新中国、光影记忆等。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中,“都视频”共推出系列短视频297条,总点击量超过3.5亿次。其中,与北京各区融媒体中心合作推出的“70秒看北京”栏目,诞生了现象级短视频产品“70秒看北京·岁月留声”终极创意版,它以不同年代北京的经典声音为线索串联起北京70年的发展变化,精巧的构思引发无数共鸣,观看量过亿次。

目前“都视频”每日原创视频生产数量约50条,遇重大节点和重要事件,每日生产产品近百条;“京直播”每日精选直播少则五场,多则十余场,每周原创直播2至10场。据最新统计,北京日报视频直播部运营的新媒体矩阵粉丝总量已超过5676万。今年上半年,都视频原创微信视频号的粉丝迎来爆发式增长,从不足1万涨到了现在的23.4万。

海外传播逆风而行

北京日报集团大家族中最年轻的成员,当属国际传播部。这个成立于2022年4月的新部门,专职运营海外社交媒体机构账号。该部门临危受命,在国际传播于我不利的环境中逆风而行,短短半年已创造了几项第一:北京市属媒体中第一个专职运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内设部门;北京市属媒体新设海媒账号中粉丝量第一个突破10万;北京市属媒体新设海媒账号中第一个产生20万+产品。

国际传播部是京报集团打造海外宣传高地的重要载体。自2021年11月8日起,京报集团已陆续在脸书、推特、图享、优兔(Youtube)和抖音海外版(Tiktok)等主要海外社交媒体上开设了13个账号,粉丝总数逾15万。在内容创建上,国际传播部立足北京特色和京味文化,聚焦人文风情、生活味道、知识趣味等内容,展现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塑造最新最美最好的北京形象,讲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故事。

截至今年8月初,京报集团海外社交媒体机构账号已发帖超20000条,阅读量近1900万次,互动量近20万次。其中北京晚报优兔官方账号6月2日转发并二次创作的视频“感动!地震瞬间幼师飞奔保护孩子”,观看量达60万次。9月5日发出的视频新闻《地震发生瞬间,熊猫妈妈带幼崽紧急出逃》,观看量也已逾14万次。原创视频“亲爱的迪奥,是时候放手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了”《Dear Dior,it's time to let go of stereotypes》,获得北京新闻奖二等奖。美国彭博新闻社在报道迪奥事件时,也引述了该视频新闻中的观点。

除了日常新闻依托党报资源,京报集团海外社交媒体机构账号还原创特色视频,生动传播文化北京、潮流北京、宜居北京形象,成为讲述北京特色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如北京冬奥期间推出的“胡同里的冬奥”,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目前正在精心制作“北京遗产·24节气”栏目。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正强力推进“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三重改革。京报集团也将持续运营海外社交媒体机构账号,讲好北京故事和有北京特色的中国故事。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 ↓ 

北京日报创刊70周年 我们的脚步

编辑:实习编辑 高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