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经开区2022年慢行交通服务评价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自2015年以来,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的指示要求,北京经开区把慢行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作为重要举措。截至目前,作为首批慢行系统示范区,北京经开区共完成对50余条道路的优化提升,市政道路慢行系统彩色铺装总里程达160余公里。
2020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北京经开区选取部分区域开展慢行系统示范区建设,将北至文化园西路、南至荣京西街、西至西环北路、东至荣华路,总面积为4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首批示范区纳入建设范围,道路总长约21公里。
“示范区主要为居住组团,因此在打造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慢行系统的联通、便捷、舒适以及与公共交通的接驳,切实做到了一保两优化、三无四加强。”北京经开区城市运行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一保是保障路权;两优化即优化与地铁、公交的衔接,实现统一规划,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与地铁、公交的无缝衔接,提高换乘的舒适性;三无四加强,即通过加强标识引导、护栏整治、设施清理、秩序执法,实现无瓶颈断头、无违停占压、无占道经营,保证有效的步行和骑行空间。目前,示范区已基本实现“三无”现象。
据介绍,目前,示范区已完成了对北环西路、西环北路、荣京西街、荣华路、天宝中街、天宝西路、天宝东路、天华西路、天华北街等道路的优化提升工作,共计11.8公里。
“示范区在示范引领、融入提升、路权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负责人说,北京经开区以重点示范路优化提升为契机,通过慢行系统的升级改造带动了沿线自行车网络通行条件的整体改善,以交通需求为导向、融入城市绿道系统、打造环境友好廊道,提升了非机动车道出行环境。同时,统筹结合沿线城市道路资源,严格贯彻慢行系统优先理念,切实保障了步行和自行车路权。
△资料图
其中,在道路规划设计方案中,践行“专即是宽”的理念,明确要求道路空间内要建设独立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设置自行车专用彩色道路,保障行人和自行车安全。
△独立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资料图
“绿色”和“智慧”是城市慢行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北京经开区通过在各公园充分展示区域科技创新文化、工程师文化和工匠精神,配备集无线充电等“八合一”功能的智能座椅、智慧垃圾桶、机器人巡逻车等,增强了游园群众科技体验感;在荣华路、中和街、荣京东街等路段借助沿线企业围墙增设1300余组容器花卉,增加了绿化容量;对多处防护绿地、道路绿廊、轨道交通沿线进行绿化提升、零散绿地整合,全面连接公园绿地与城市交通,构建了“主题公园+轨道交通+公交站点”的城市空间网络,逐步形成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的绿色生态体系。
△智能座椅。资料图
△资料图
随着路网优化升级工程的逐步推进和市政道路管养水平的不断提升,北京经开区将建设更多的彩色铺装慢行道路,形成慢行系统全覆盖、全统一的格局。2021年慢行交通服务评价结果显示,北京经开区多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慢行系统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秩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目前,越来越多的职工居民开始选择以骑行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据介绍,目前,北京经开区正在持续推进慢行系统品质提升,已印发的《2022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坚持慢行优先的治理理念,制定5大类15项工作任务,以点带面,连片成网,逐级推进,逐步提升慢行系统的出行品质。
同时,北京经开区也在积极探索,以增强慢行系统的通勤功能为主线,兼顾休闲健身等服务功能,统筹融合城市道路与巡河路绿道资源,全面提升慢行系统设施品质,保障多样化步行和骑行需求。在街道层面,结合区域特征和既有工作经验案例,从路权、管理和环境等方面研究慢行示范街道建设标准,推动慢行示范街道贴近生活、服务生产。
“我们贯彻‘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发展理念,秉持‘连续、公平、绿色、智慧’的慢行系统建设目标,为实现‘世界一流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综合新城’而不懈努力。”相关负责人说。
融媒体中心:齐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