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景观 滋养城市,顺义湿地十年来生态保护效果显著
2022-10-02 18:3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2022年是《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施行第十年,北京市湿地面积已达6.21万公顷,不论是京郊的广袤森林湿地还是城区的小微湿地,都成为水源涵养、鸟兽栖息的好地方。

近年来,随着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保护管理设施逐渐完善,顺义区湿地面积逐年扩大,现已达到 5545.7公顷。经过多年保护,顺义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动植物品种不断丰富,生态保护效果明显。

河流湿地——潮白河。

新城滨河森林公园。

修复后的罗马湖。

北京市汉石桥湿地是北京平原地区现存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也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栖息地和中转站。

沼泽湿地——北京市汉石桥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

北京市汉石桥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水鸟。

顺义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这里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包括白枕鹤、青头潜鸭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33种,包括鸿雁、大天鹅、鸳鸯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为野大豆;北京Ⅱ级保护野生植物4种,包括黑三棱、花蔺等。

在顺义,还可见绿头鸭、苍鹭、白鹭等水鸟,中华大蟾蜍和黑斑蛙等两栖动物,芦苇、香蒲、莲、稗草等植物。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

北京Ⅱ级保护野生植物——黑三棱。

北京Ⅱ级保护野生植物——花蔺。

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白枕鹤。

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鸿雁。

棕扇尾莺。

苍鹭。

中白鹭。

背景介绍

什么是湿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第二条中指出,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湿地的作用?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独特的地理结构与气候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湿地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在供给资源、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

北京顺义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