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像的道化师》戏里戏外讲述剧团故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润

2022-10-04 10:22 语音播报

文娱

10月3日,根据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小说改编的舞台剧《虚像的道化师》,作为大戏看北京·2022第六届老舍戏剧节参演剧目在保利剧院首演。这也是赵淼导演率领的三拓旗剧团继《回廊亭杀人案件》《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之后改编的第三部日本作家作品。作为一部讲述“剧团故事”的悬疑剧,该剧戏里戏外都传递出舞台艺术创作者对表演和戏剧的无限热爱,也让观众透过充满风格化和悬疑感的剧情,感受到人物内在的强烈情感和其折射出的人性。

三拓旗剧团舞台演绎“剧团故事”

赵淼导演创建的三拓旗剧团,是国内最早明确形体戏剧创作方向的剧团,已经创建26年。多年来,在延续形体戏剧创作方向基础上,赵淼导演和整个团队都不断在成长和开拓。从早期更加偏重肢体表达、重视艺术探索的《失歌》《水生》《罗刹国》,到近年来融入更强剧情和人物、商业与艺术并重的《回廊亭杀人事件》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三拓旗剧团的作品在舞台表现力上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此次《虚像的道化师》在演出前,北京站演出票已全部售罄。

《虚像的道化师》是一部关于“剧团”的舞台剧,故事围绕着青狐剧团排练一部新戏展开。剧中人排练与演出的时间推进,以及所排练剧目的主题表达,皆与三拓旗演员们演出《虚像的道化师》的时间、主题表达形成了某种互文,达成一种结构上的镜像效果。正如赵淼导演所言:“我们不仅熟悉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也更能理解他们对一个角色的向往,和对一种表演层次的追求。”

丰富表现手段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剧中,围绕青狐剧团导演驹井良介遇害而展开的推理调查中,剧团成员每个人都有动机和嫌疑,但拥有高超演技的演员们让人分不清楚,到底哪一幅才是他们的真实面孔,每个人都有看似完美无瑕的不在场证明。作为一部悬疑剧,如何牢牢牵引观众的心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导演赵淼在做舞台化呈现时,非常精准地抓住了“节奏”这个重点。演员们的表演在灯光音乐配合下,充满一种高度浓缩的时间感,呈现出一种强节奏和高度行动力,角色在无形之间跳进跳出,剧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心理走向也被一层层剥开。

整个演出舞台设计虽然简约,却借由演员们诗意的身体和角色的自由转换,展现出悉数登场的众多人物。再加上戏中戏的舞台、化妆间中的镜子,如同质子、中子、电子一样碰撞出人物关系的大球,还有用雨伞巧妙制造出的烟花效果,各种具有隐喻性的道具,和演员们充满表现力的丰富形体语言,都引领着观众穿过具象,去感受人物的内心。

“舞台上要时刻给观众带来惊讶。”赵淼透露,“我们几乎不会在一个场面停留5分钟以上,除了视觉上的新鲜感,这也便于埋下线索。在做很多场面处理的时候,我们会以观众的角度来设想多种答案,排除掉最容易想到的处理方式,一直挖掘到我们都觉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深度挖掘悬疑剧情背后人物内心

对于赵淼来说,悬疑推理只是故事的表象,他更加关注的是人物内在的强烈情感和它折射出的人性。为何每个人看似平静的生活下都隐藏着疯狂?对成功的渴望又会将一个普通人推向怎样的深渊?舞台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是光,但光也来自于黑暗。到底是光见证了黑暗,还是黑暗衬托出了光,留给观众的是见仁见智的感悟。

演出结束谢幕时,还沉浸在激动心情中的剧组演员们,面对观众尽情表达了对戏剧和舞台的热爱,以及所有支持他们的观众由衷的感谢。一位关注三拓旗剧团多年的资深观众表示:“看到男女主角从校园剧团成员,到为了理想走上戏剧道路,再到创建自己的剧团,拥有自己的剧场……让我想到三拓旗剧团二十多年来的努力与成长。他们的付出证明了戏剧和舞台的魅力,也让人对作品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摄影:石榴

大戏看北京

编辑:李夏至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