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9 20:29
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主题活动“《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翻译家张谷若和他的世纪》新书首发式”日前在建投书局(国贸店)举行。张谷若先生之女、本书作者张玲表示,作家们往往将自己的作品比作“孩子”,“这本书是我所有‘孩子’中最偏爱的。”
86岁高龄的张玲也是一位学者、翻译家,她深情地说:“早年幼稚无知的时候,甚至会对父亲狂妄地顶撞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我自己到了中年,一步步涉身学海,于是渐渐理解了父亲的学识素养。虽然我也还是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始终是力求客观、理性地评价父亲的学识地位与价值,不为亲情、感性所诱惑。”
关于创作缘起,张玲谈到,近些年来,自己“常常感到仿佛生活在一种令人兴奋的历史热当中”,由此联想到如父亲张谷若这样的知识分子,虽然只是“一生一世一步步轻悄悄地完成着使命,采撷着果实”,但也颇值得关注。同时,有感于年岁渐长,情不自禁地希望将父亲以及他往昔的同学亲友,尤其是其中不少有精专的才智或者独特的性格癖好的人记录下来。
任吉生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外文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她既是张谷若译著《德伯家的苔丝》等许多作品的责编,也是张玲一些译著的责编。她说,张谷若先生的译作不是简单的“文字对调”,而是都仔细研究之后再翻译的,很多译稿上的注释、修订足可独立成一部研究著作。“这本《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也使我们知道了张谷若先生是怎么做翻译的,怎么通过翻译将原作者的意图、情感、语言等等,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读者。”
本书策划、文津出版社总编辑高立志同样提到,张谷若先生翻译哈代一定要把哈代的全集全部读过来才能翻译,这使得他对张先生十分敬重。他认为,这本《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中对张谷若先生以及那一代学者群像的呈现,“对于我们研究翻译理论和指导我们翻译实践真的是特别重要。”在他看来,不同于一般的传记、口述,书中不仅记述了张谷若、张玲与季羡林、启功等名家泰斗的交往细节,同时还包括刘澜波、叶维之、孙硕人等不广为大众所知的学者的生动故事。“我们难得碰到一个字斟句酌的榜样,难得碰到一个仔细地权衡笔下每一个字词分量的人,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经过张玲老师进行人品和学品的衡量,亲闻、亲见、亲历,补史之缺,绘文之美,言哲之智。”高立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