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争当排头兵丨昌平:问题即抓手 有事您找我
清风昌平

2022-10-11 08:57

清风北京

在全区开展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是去年区第六次党代会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今年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昌平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示范、亲自督导,工作专班和各专项小组加强统筹、协同配合,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迅速响应、有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行动、比学赶超,在全区迅速形成了奋勇拼搏、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潮和浓厚氛围。主题活动坚持以工作带作风、以作风促工作,着力构建服务群众的“昌快干”和服务企业的“昌通办”品牌,集中整治“四不一乱”五类重点问题,初步达到了干实事、强作风、促发展的预期目标,为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区第六次党代会部署、加快“四区”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从今天起,作风建设年专班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喜迎二十大 争当排头兵 以优良作风推动昌平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全面展现主题活动所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充分呈现我区各条战线实干担当、争先创优的精神风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鼓舞干劲,以优良作风推动昌平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接诉即办”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

是党和政府解决群众身边难事的长效工作机制

反映着群众诉求

检验着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和治理能力

今年以来,按照区委“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相关部署

全区广大党员干部

以构建服务群众“昌快干”品牌为抓手

闻风而动、接诉即办

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今年以来,为群众办结各类诉求34.6万件

先后涌现出一批优秀办件员与典型案例

不断夯实民生基础

提升群众获得感

不吃老本再立新功
建章立制综合治理

张君颖是阳坊镇市民诉求处置中心副主任,也是远近闻名的“铁娘子”。不管是初出茅庐,还是接受重症治疗后重返工作岗位,她沉下心来,对百姓的诉求始终热情面对。

(右为张君颖)

在她看来,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要以“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的精神状态,用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以好的效果检验好的作风。

“面对每一桩诉求,我们都要做到与群众共情,摸清表面诉求背后投诉人的真实意愿,进一步加强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她告诉记者。

张君颖带领团队倡导建立了“三问五办”工作机制(三问即办前问需求、办中问进展、办完问满意;五办指接诉马上办、问需主动办、难事上门办、吹哨一起办、纪委监督办),高效解决了回迁小区绿地违章停车联合治理、道路修缮、修水井等多个疑难诉求件。

服务群众,不能停留在个案的解决上,而要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类现象的治理,体现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此,阳坊镇在全员参与基础上,坚持赋能基层,强化对基层的指导帮扶,从辖区各村(社区)、科队站所中培养1至2名“办件高手”,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人缘广动员力强、群众工作经验足等优势,主动联系群众,形成“有事您找我”的良好氛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截至目前,阳坊镇做好“冬病夏治”前瞻治理,解决了煤改电后6500余台空气源热泵供暖季故障多发问题;成立健康宝弹窗应急处理专班,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大货车司机、酒店住宿人员等群体健康宝弹窗诉求;加强风险研判做到“未病先治”,通过专项矛盾调解,将农村宅基地翻建投诉量控制在较低水平,部分村宅基地翻建实现“零投诉”……大大小小疑难或群诉件,实现“小需求小矛盾不出村”“大需求大矛盾不出镇”。

在服务群众中检验作风、历练作风、提升作风,形成良性循环,阳坊镇接诉即办今年1—9月月度考核成绩6次进入全市前三十、6次列全区第一。

立足山区因地制宜

问题导向未诉先办

“从今年3月份开始,各村陆续接到了希望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的诉求。”延寿镇接诉即办专班负责人梁欣告诉记者。以“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为契机,延寿镇将接诉即办与主动治理有机结合,举一反三,在全镇开展了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检查人员752人次、入户检查2000余家次、摸排建立电动车台账1396条。

在摸清底数、反复论证、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立足山区镇实际,镇里为有充电需要的村民上门安装小型“充电箱”,探索出电动自行车分散式充电治理路径。

“这种充电箱安全可靠、操作简单,配备了开关、插口等必要物品,并具备漏电保护功能。”延寿镇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闫少财说。

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该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工作人员走酸腿、磨破嘴,组织各村利用广播、微信群、安全提示贴等方式,再三提醒村民严禁飞线充电、室内充电,每一次入户宣传都与入户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隐患立即现场整改。

在最大限度满足各村充电设施“应装尽装、想装尽装”的基础上,镇里积极规范村民购买、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动车及配套充电设备,针对各村鳏寡孤独居所、出租屋、老旧屋等重点领域持续做好线路整修和安全隐患排查。

各项努力形成合力,实现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100%整改的目标,从源头上解决了群众合理诉求,消除了安全隐患,维护辖区安全稳定,持续推动全镇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

作风引领提升质效
触角延伸关口前移

与山区镇不同,回天地区人口密度大、一些社会矛盾较为集中凸显,群众诉求相对多元,接诉即办工作局面比较复杂,影响了工作的排名。霍营街道就是其中的代表。怎样才能从后进“逆袭”?霍营街道痛定思痛,攻坚克难不退缩,以民为本不偏离,以作风观念的转变引领治理的精细化,以方式方法的创新带动诉求解决的高效率。

“我们社区‘两委’接诉即办工作就做得挺好的。”居民韩惠晶告诉记者,自己家住华龙苑北里社区,有一次发现社区路灯亮的时间比较晚,影响出行安全。她打电话给社区“两委”,希望亮灯时间能从原来的19点20分提前到18点40分。“当天打完电话也就半小时,社区就把这事给办成了。”

居民对诉求解决满意了,社区的思考却并未停下来。2005年入住至今,社区路灯设备已经老化,维修后虽可照明,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更好地实现群众利益,避免雨季漏电等安全事故发生,经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讨论,社区落实费用等施工细节,分两期对路灯进行了更新改造,目前已提前完工,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这一类诉求。

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是街道推动辖区事务协商共治的关键载体,也是汇总基层接诉即办创新经验、反映市民呼声建议的重要平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此为基础,街道组织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首开同信公司等多家成员单位,解决了辖区自来水改造、路侧停车收费、燃气价格过高等问题,切实提升群众便捷度、满意度。

今年三季度,霍营街道接诉即办综合排名有了大幅提升。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延伸触角,以“俯下身子”“沉在一线”的工作作风,精准发力,提升质效,让好的作风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惠及群众。

“永国热线”硬核承担
服务群众没有终点

应诉有效、处诉有果,是城北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主任李永国一直秉承的工作信念。他总说:“我始终认为,群众的口碑才是最好的成绩单。”他坚持用“铁脚板”走遍辖区每一个角落,用经验和智慧攻克一个个难题。他积极探索“永国热线”工作法,严抓重点、举一反三,奖重点、树典型、以点带面,从诉求源头减少同类案件,基本实现了群众诉求的“两提升一降低”。

(左二为李永国)

去年雨季期间,城北街道仅漏雨诉求就高达1200余件。对此,李永国带领团队积极行动,邀请住建委、消防救援支队等多家职能单位“会诊、把脉、开良方”。他和团队逐一梳理,形成台账,实地调研漏雨点位,分析原因,截至今年雨季前解决房屋顶层漏雨面积7271平方米、维修房屋两侧雨漏管276根,难题治理终见成效。

在此基础上,李永国带领团队拓荒深耕,开辟了网格化体系建设、网络舆情、吹哨报到及接诉即办等工作领域新天地。

各方努力之下,城北街道市民诉求案件的解决率从原先的不足二成,提高到目前的86.84%。对此,李永国深感欣慰,也更觉“使命在肩”:“接诉即办办的是诉求,保障的是民生。‘硬骨头’要啃,‘杂枝条’要修,为民服务,融在每一项点滴日常中。”

民之所望
施政所向

每一个诉求背后,都演绎着一段曲折的故事,凝聚着群众深深的期待和信任。“永国热线”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每一个“张君颖”“李永国”、每一条热线背后,都有这样一群人。因为他们,群众诉求找得到求助的渠道,基层治理找得到解决问题的抓手,干群关系由此更加亲密,作风建设由此落在实处。这,也是接诉即办的使命,作风建设的初心。

喜迎党的二十大

编辑:应晓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