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07:30
伟大理论都是由特定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铸就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性、原创性、系统性,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特有的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和现实鲜活度。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世界之变前所未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从高潮转向低潮,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速放缓。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多年发展成果,南北发展鸿沟扩大,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时代之变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智能技术推动产业生态发生革命性变革,重塑各国经济竞争力消长和全球分工格局,改变原有国际分工的“中心—外围”结构,科技创新成为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移民问题、地区冲突等各种挑战层出不穷,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
历史之变前所未有。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格局深刻调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虽然“西强东弱”的总体格局尚未改变,但“东升西降”的态势日趋明显。亚太地区占全球经济的份额不断提高,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持续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加速重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跃升,一些西方国家视我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我国发展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
从我国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面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系统回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揭示蕴含其中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原创性、系统性的理论成果,深刻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
创造性回答时代之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创造性回答人民之问。进入新时代,我国过去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创造性回答中国之问。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大理论观点,强调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创造性地提出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方针,强调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是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创造性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强调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这些理论成果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全新阐释,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创造性回答世界之问。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出发,解答了经济全球化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强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选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处在历史交汇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深厚的理论渊源、坚实的实践基础。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的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发展实践、正在推进的最为壮阔而生动的现代化进程,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特有的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和现实鲜活度。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中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原创性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理论观点,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以及新的理论体系和理论范式,并上升为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第一,提出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原创性的基本范畴。
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如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等。这些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立足中国实际、在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中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原创性,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元素”。
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提出来的。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凸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常态”。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原因,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刻刻画了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要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明确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含义。
新发展阶段。这是针对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提出来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与“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在逻辑上具有递进性,同时又具有新的时代内涵,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潜在增长水平趋于下降的背景下,就如何解决经济运行中结构性问题提出来的。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指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个原创的基本范畴,强调通过结构性改革解决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问题,明确了新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在确立了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后,就如何推进经济体系建设提出来的。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基本范畴,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建设什么样的经济体系这个基本问题,为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关于现代化建设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第二,形成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原创性的重大理论成果。
在领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原创性的重大理论成果,如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关于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等。这些理论成果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内核。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主要任务和方针政策,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明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这一根本问题,是贯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条基本脉络。
关于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深刻回答了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
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高质量发展既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也是具有原创性的重要理论。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并从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宏观经济循环等方面阐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习近平经济思想还从经济规律层面阐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强调“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将高质量发展上升为规律性的理论成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理论作为新时代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理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深刻阐明了自主和开放、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辩证关系,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循环规律的认识,对在日趋严峻复杂挑战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发展和安全关系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深刻阐明了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对在复杂环境下更好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三,形成具有原创性、系统性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等既是具有时代性、原创性的理论体系,也是“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重要理论成果。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回答了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提炼和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成果,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探索创新发展规律、协调发展规律、绿色发展规律、开放发展规律、共享发展规律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原创性的理论体系,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集成,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原创性、系统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特征、本质要求、动力、方式、路径和世界意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具有原创性、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也是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理论范式。
第四,提出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工作方法。
科学的思想方法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工作方法,如强调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等,形成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习近平经济思想包含了许多思想方法的内容。例如,系统观念就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强调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强调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又如,重视运用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时强调,“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在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时强调,“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再如,底线思维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方法论,强调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度重视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例如,强调稳中求进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强调稳是大局,要在坚持稳字当头、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再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强调目标是奋斗方向,问题是时代声音。既要以目标为着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以增强方向感、计划性;又要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以增强精准性、实效性。
习近平经济思想展现强大真理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不断巩固和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接近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值。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由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我国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事实雄辩地证明,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强大思想伟力和科学真理性。
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前所未有的大跨越,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