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3 18:57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由舞蹈演员饰演的革命先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绚烂的雪花舞……11月1日至3日,BDA舞蹈论坛(2022)的主论坛和19个分论坛上,专家和从业者们讨论到近几年印象深刻的舞蹈表演,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几个重大节庆与重点活动上的舞蹈节目。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舞蹈的跨界表演,新科技的赋能,将成为新时代舞蹈发展的重要方向。
BDA舞蹈论坛(2022)是北京舞蹈学院主办的高端学术论坛,说到近年来舞蹈界的新趋势,北京舞蹈家协会主席、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名誉院长陈维亚说,舞蹈在重大活动中越来越展现出重要的作用。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征程》,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量舞蹈编导参与,“我们的编导从小舞蹈走向了广场,走向了综合空间,舞蹈编导的创作理论方法都在发生变化。”
在重大活动中,舞蹈的表演场地不再是一方小小的舞台,可以有多种形式的变化。比如在《伟大征程》的《战旗美如画》中,舞台与地面有不小的夹角,舞者黄豆豆演绎的革命先烈一跃而上,在上面舞蹈;2010年广州亚运会闭幕式上,舞蹈演员还在高空中的“风帆”上起舞。“舞蹈是一个相当开放的艺术,已和音乐、环境空间、生活道具等进行了大量融合。”陈维亚说。
陈维亚
这种变化也与日渐发展的新技术密切结合。很多网友都被今年冬奥会开幕式的《雪花》舞蹈和“一鸽都不能少”的创意感动,该节目的分场导演田湉和开幕式团队AI实时视效导演韩柯也在分论坛中介绍,这场表演不光是一个优秀的舞蹈表演,也是开幕式中的科技高点。孩子们边跑边踩出雪花的特效,“以往一些夏季奥运会的AR特效,在转播画面上能看到,但现场观众看不到,张艺谋导演不希望有这个遗憾。”韩柯说,团队经过反复推演、设计和搭建,才在场地铺设的LED屏上实现。
在高科技的背景下,舞蹈编导越来越需要与新技术融合。近年来,河南卫视推出了多个“出圈”的舞蹈节目,运用了很多数字技术和虚拟影像。北京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中心主任张海君认为,这也将推动舞蹈作品生产机制的变化,“数字化改变了传统舞台艺术的创作机制,突破了传统剧场镜框式舞台空间的局限和现行排演的制作流程,舞蹈节目将从导演中心制向内容、视觉、技术、制作人等一个复合型创作团队转型。”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出圈”舞蹈作品,越来越需要有了解新科技、善于运用数字艺术创作的人才加入。封毅是央视总台AR虚拟技术相关负责人,2022年春晚上爆红的《只此青绿》的技术制作,就由他的团队完成,让舞者与《千里江山图》交错时空融合在一起。他建议舞蹈编导,“未来在创作作品时,如果能在一开始就把AR技术,或者虚拟制片、虚拟演播室等考虑在内,最终的呈现肯定会更完整,不会是舞蹈和技术两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