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来信|香港现代舞舞蹈家曹诚渊:艺术要承担起沟通交流的桥梁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松林 孟紫薇 潘之望

2022-11-06 11:36 语音播报

热点

11月5日晚,《我本楚狂人》在中央歌剧院成功演出

昨晚的中央歌剧院,对于我是一个特别意义的存在。因为我时隔多年,重新编排创作的《我本楚狂人》,在那里上演了。看着台前幕后大家的忙碌,以及观众报以的真诚热烈反响,往事不由一幕幕涌上心头,真是感慨万千。

曹诚渊(左)与香港驻京办主任梁志仁在中央歌剧院合影

我的大半生,几乎都在与现代舞“跳舞”。我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5年,一个制衣商人家庭。小学中学读书也在香港。按照世俗的观念,很多人都觉得我可能会继承家业。然而,只有自己知道一定要选择做热爱和有兴趣的事。后来我到美国读大学,惊奇地发现在纽约,有许多闻名遐迩的舞团,甚至大学选修课中竟然也有现代舞,激起了我内心中热爱现代舞的火种。从纽约大学毕业后,我重返香港,继续在香港大学深造工商管理。

曹诚渊

在香港大学毕业后,考虑人生方向时,我依旧感到自己内心的舞蹈火焰在燃烧。24岁的一天,我对母亲说,渴望创办一支自己的现代舞团,可不可以满足我从事舞蹈的理想。母亲听了后,没有犹豫就拿出一张支票交给了我。那是1979年,我创建了香港第一家现代舞团——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从那时起,我们十几个人就经常聚在一起,开始了享受舞蹈生活。

曹诚渊与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海报

舞团成立后第二年,我获得邀请来广州演出。当时,是一个内部交流活动。对于这次交流,我印象十分深刻。那是改革开放后的两三年,内地社会正在发生进步,对于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和演出活动都很渴求。在演出时,我瞄了台下一眼,发现黑压压全坐满了人。然而退场谢幕时,又空了很多位子。难道观众是不喜欢我们的演出,提前退场了?后来与人聊天我才发现,是因为当时现代舞还被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观众所顾虑,担心谢场灯光亮起时,被他人看见。尽管如此,大家对精神文化作品的渴望,让我触动很大。

曹诚渊在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教学

现在回过头看,仅仅是40年时间,我们的思想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是我经常交流的地方,北京的很多历史遗迹、文化景点都给了我创作灵感和美好的体验。我个人也非常喜欢北京。1985年,我就来到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现代舞课程,此后很多年,我都在北京交流和工作。1999年至2005年,我担任了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2005年至今,我创建了中国内地首个民营专业舞团——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并任艺术总监。

曹诚渊开设舞蹈工坊带领爱好者们体验现代舞的魅力

这几十年,我发现北京观众的思维、眼界和开放度,也越来越国际化。还记得2000年,我在北京演出一个戏曲,当时首演时,我们一边在舞台上演,观众一边在台下“骂”——他们认为,传统的戏曲不应该被随意改编。然而仅仅两年以后,随着申奥成功为代表的一系列事件,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底气迅速提升。同样的节目再演,舞台下一点儿嘘声都没有。甚至有很多人跑到后台,跟我们道贺,说没想到我们的戏曲能够这样来表达。

曹诚渊获2017香港艺术发展奖终身成就奖

近40年,我一直游走在香港、内地和国际之间,致力于推广现代舞。多次出国演出交流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意识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性。

曹诚渊在清华大学主持讲座

那是2004年,我去美国洛杉矶演出。一名接待我的司机,在堵车时候问我“北京有车吗?”,说自己刚看过《卧虎藏龙》等等。当时,我就差点“掉到车底”,立即告诉他北京发展得很好,中国不止有《卧虎藏龙》,更有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通过这些细节,我是想说,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仅是当一名好的舞者,更要通过真实的艺术呈现,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消除模式化印象,让世界更强烈地感受到中国的包容、开放和进步。

曹诚渊与年轻舞者在一起

今天,也有一些香港青年人,对内地也并不太了解,甚至有误会和误解,我也想多为此做些自己的努力。明年,我在香港会做一个叫作风雷舞蹈的展演。我在香港有一个制作公司叫风临山海,会跟雷动天下合作,邀请更多香港和内地的年轻人,在一起进行交流学习。青年人多多交流,消除误解,彼此坦诚对待,就一定可以理解彼此,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著名香港舞蹈家曹诚渊

点击香江来信,阅读更多香港人真实心声

香江来信

编辑:孟紫薇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