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创刊开门见喜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李滨声

2022-11-07 19:41 语音播报

深读

今年是北京日报创刊七十周年。当时正值抗美援朝开始不久,北京日报曾为抗美援朝宣传做了重要贡献。记忆犹新,谨记其详。

提起抗美援朝,可能我们首先想起的是黄继光舍身炸碉堡、邱少云于烈火中永生、罗盛教冰窟救朝鲜儿童……其实,无数志愿军都是刚翻身一年光景的劳苦大众和知识青年,他们牺牲在异国他乡,令人无限遗憾与哀悼。

不过,在我的印象里,抗美援朝期间也发生过两件喜事。其一是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赵宝桐与著名记者金凤喜结良缘;另一件,则与新创刊的《北京日报》有关。

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在《北京日报》担任美术编辑的方成业余参加一俄文班,结识了在政务院(后改国务院)工作的钟灵同志。二人都非常关注抗美援朝,于是,由钟灵构思出“点子”(漫画术语),经方成画成漫画,一幅揭露美帝操纵联合国机器,标题为《谁是多数》的作品诞生了。

《谁是多数》,方成、钟灵(1950)

漫画原本要在《北京日报》上发表,经北京日报总编室主任陆元炽审稿,视为佳作,决定供《人民日报》首刊为是。钟灵将漫画稿送人民日报,华君武一见,亦认为这是最有力揭露美帝阴谋的有力作品,当即决定第二天见报。

由于该漫画由钟灵创意构思,方成执笔,华君武为其见报标题署名:方灵。

华君武与北京日报联系,使方成每天下午到人民日报上班,于国际部看内部资料,与钟灵继续合作漫画,随时发表。“方灵”这一笔名很快传遍九城。

1950年的“方灵”——漫画搭档加挚友

不断有单位请“方灵”去作报告。当时贝满女中的美术教员也曾请“方灵”到家中做客。这位贝满女中的美术教员家住东城隆福寺后街的“孙家坑”胡同。方成一见门牌,有感而发,自报本姓孙,本名孙顺潮,“方成”其实也是笔名。钟灵道:“一个萝卜一个坑,你算到家了。”

一个月后,果然方成与贝满女中的美术教员陈今言于东华门大街路北的万庆馆结“秦晋之好”。

陈今言与方成

北京日报社社长范瑾特派新创刊的《北京日报》的一老一少前去贺喜。年长的那位,是新闻界的老前辈左笑鸿,年轻的那位同志,如今我已记不清姓名了。

以上实录抗美援朝期间的两个可喜的故事,供后人知晓。(附记:北京日报因举贤让贤,即方成被调人民日报工作一事,曾受到邓拓同志不止一次表扬。)


编辑:曾子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