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扫落叶留住城市诗意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晁星

2022-11-17 18:50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深秋时节,京城的大街小巷落叶层层,成为市民争相拍照留念的一景。近几年来,为了让美丽秋色能够伴随市民更长时间,相关部门都会专门下发通知缓扫落叶。

春芽、夏花、秋叶、冬雪……自然更替之美总能撩拨人们的心弦。所谓“果实不知何处去,落叶灿烂笑秋风”“烟染暮山浮紫翠,霜凋秋叶复丹青”,片片落叶里蕴含着独特的诗情与乡愁。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城市环卫工作一直奉行“片叶不留”,带来了人居环境的干净整洁,却也冲淡了人们对秋意的密切感知。如今,“秋风扫落叶、城市留落叶”成为治理新风,这种变化不仅是环卫工作的“人文升级”,更凸显了城市治理的温情关怀。

缓扫落叶看似小事,背后却是大众需求的变迁。过去,似乎只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才是现代化城市化的象征。但随着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城市的期待不再限于满目繁华,更多了些对蓝天白云、地绿水清、生态宜居等自然之美的向往。从这个角度讲,欣赏美景也是一种民生。为了守护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除了缓扫落叶,缓剪绿枝、善待野草等细节之举也越来越多。种种探索尊重自然规律,不仅能充分发挥自然之物的生态价值,丰富城市景观,更能为城市增添一份独特的人文韵味,满足市民对于美的认知、美的向往。

当然,“不扫”不代表“不管”。客观来讲,或漫天飞舞、或随风而走的落叶,容易给城市环境带来一定压力,一些情况下,还存在交通与消防安全隐患。更何况,城市之大,各个区位、路段的情况又不尽相同。这么看,落叶缓扫其实是对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考验。哪里的叶子可以留?何处的又必须及时扫?什么天气可以缓一缓扫?风大雨急是不是得加紧扫?对此,有地方总结了一套方案——只捡垃圾叶不扫,天晴不扫雨后扫,看相不佳及时扫,厚薄不一均匀扫,堵塞下水迅速扫,易燃易腐彻底扫,多少有些借鉴意义。总之,面对自然变化,治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案,必须在细节上用心用力,才能把好事办好。

缓扫落叶更像是一种直观的启示:城市从未远离自然,如那花开花谢、叶吐叶落,“水泥森林”里从不缺少自然的馈赠。认真珍视、真心呵护,城市诗意会越来越浓,和谐宜居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近。


编辑:晁星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