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从G20元首外交看欧洲对华政策新风向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吴娜

2022-11-20 13:38

热点

日前,东南亚国家主场的三场多边峰会相继闭幕。作为新冠疫情暴发近三年来,线下举行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外交活动,各国领导人此间的双边、多边互动成为焦点。其中,G20峰会期间中美元首会晤更是被看成“为新时期中美关系把舵定向”。

这是2022年11月9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伍拉莱国际机场出口处。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在峰会期间,各国领导人都期盼同习近平主席会晤交流。除了美国,中国领导人还会见了法国总统马克龙、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荷兰首相吕特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等欧洲国家领导人。中欧双方在经贸、能源、气候变化、俄乌冲突等具有全球影响的关键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有美媒称,“中国领导人刮起外交旋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有与中国重启沟通渠道的意愿。”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指出,欧洲国家相继释放与华积极对话的信号。从现实看,目前欧洲面临着经济复苏缓慢甚至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地缘政治引发能源和粮食危机等问题;从长期看,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全球治理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力。“欧洲普遍意识到了,很多事离开中国是办不成的。”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俄乌冲突后,世界陷入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混乱,世界存在着更大的危险。“中国在世界事务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欧洲对华政策风向正在转变,但也存在两种力量的拉扯。”他进一步解释,“一方面美国对欧洲政策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欧洲也意识到与美国捆绑会影响中国对欧洲和平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同时,两位专家指出,此轮多边峰会聚集了全球大多数重要经济体,面对面的沟通比视频会晤或隔空喊话更利于彼此亮明底线、明确合作意愿。

“中共二十大后,中国制定了新的发展方向,包括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经济全球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等,对世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欧洲更是重要的鼓励。”王勇表示,中国保持稳定的发展,再加上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让中国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开启元首外交。他们希望能够改善和中国的关系,促进在中国的利益。”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欧盟继续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4.68万亿元,增长8.1%。其中,与德国进出口增速维持在2%,出口增速为8.3%;与荷兰贸易增速保持在20%以上,出口增速达23.8%;与意大利贸易扩大11.1%,出口增加25.1%。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仍是我国在欧盟中第一大贸易伙伴,与德国的贸易额占我与欧盟贸易总额的26.9%。

与此同时,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也彰显出中欧互惠互利的合作精神。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开行了82条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的204个城市,运输货值合计超2900亿美元。中欧班列不断在稳定全球供应链、缓解全球通胀压力等方面发挥着的重要作用。

“中欧之间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的经贸关系”,王勇表示,尽管受到疫情、地缘政治等不利因素影响,中欧贸易依然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本月初,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总理朔尔茨成为中共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欧洲国家领导人,双方达成了继续开展“务实合作”的共识。丁纯对此表示,“反对脱钩”一直是欧洲内部的主流声音,朔尔茨访华正是回应了双方“务实理性、合作共赢”的利益关切。“要允许对方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社会体制和发展阶段,但不应该成为妨碍双边交流合作的真阻碍。”

王勇指出,在看到欧洲对华政策风向调整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例如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中欧经贸发展也受到“意识形态标准”的限制,包括中国在欧洲的投资。

“尽管如此,我觉得当前和未来的中欧关系仍然有发展的潜力。除了经贸领域,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绿色发展、数字转型等方面,中欧拥有更广泛的共识和共同利益”王勇表示,在全球安全发展议题上,双方应该是没有限制地对话。“相信中欧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在更加客观地认识彼此的基础之上,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积极的发展。”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