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6 20:08
以“全球多重挑战下亚洲的应对”为主题的“上海论坛2022”年会11月25日开幕。本次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智库、高校、学术机构、企业、政府和媒体的嘉宾和代表参加论坛,共论未来亚洲发展。
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学系教授王丰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东亚地区人口出现下降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人口下降趋势将长期持续,与其试图改变趋势,不如改变观念,适应趋势。
当前,东亚地区正面临突出的人口问题。2021年,东亚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在欧洲,东欧、西欧和南欧地区已在1992年至2022年出现人口下降。东亚的日本在2010年出现人口下降,韩国在2020年出现下降,中国可能紧随其后。根据联合国的判断,从今年起,全球人口下降的趋势将非常明显。
王丰表示,全球人口下降将是长期趋势,很难逆转。到本世纪末,东亚总人口可能下降到现在的55%左右,日本人口将减少40%,中国的情况类似。降幅最大的是韩国,本世纪末的人口只有现在的46%。
与此同时,中日韩三国人口的平均年龄会不断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三国人口中将有一半超过50岁,韩国人口的平均年龄中位数将达到60岁。
中日韩三国人口为何出现这样的结构性变动?王丰指出三点原因。首先是预期寿命不断增长。2021年,日本、韩国人均寿命分别达到85岁和84岁,中国达到78岁,走在世界前列。其次是生育率不断下滑。日本生育率下滑趋势已持续40年,人口替代率降至1.08%。
生育率降低的原因之一是年轻人结婚率不断下降。1980年,日本只有20%的25岁至29岁女性没有结婚,2010年已达60%。在韩国出现相似的趋势,2020年超过80%的25岁至29岁女性没有结婚。
目前,日本30岁至34岁仍未结婚的女性接近40%,韩国超过45%。在中国的城市地区,有超过10%的30岁至34岁女性没有结过婚,20年前这一比例是2%。
在王丰看来,已婚人士生育意愿低则与生活成本上升、教育竞争、工作生活的平衡、社会对儿童提供的看护条件等相关。
过去几十年间,日本、韩国政府试图通过提供更多假期以及制定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等措施提高生育率,但效果不彰。日本的生育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保持稳定,韩国持续下滑。
低生育率现象近年来持续引发担忧。王丰表示,中日韩三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和人口结构与50年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因此,人们看待低生育率问题的观点也需要调整。与其试图改变趋势,不如改变观念,适应趋势。他提出,应该停止对人口不断增长的期待,同时不再把人口增长看作驱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在女性受教育程度方面,韩国近90%的女性受过高等教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女性的平均收入都有极大提升。中日韩65岁以上人群持续生存的时间大幅增长。2020年,中国65岁人口平均还有18年的生存期,较1950年增加9年。
“人口下降至少会持续到本世纪结束,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王丰指出,人口下降其实是个人福祉增加、更加长寿、自由度更高等因素结合的产物。因此,到了改变观念的时候。
上海论坛是由复旦大学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大型国际学术论坛。本届论坛于11月25日至26日举行,设有“国家与经济发展:亚洲与国际比较”“亚太地区企业ESG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机遇与挑战”“提升金融机构个人数据治理,促进数字金融良性发展”“增长新动能和普惠金融”等5场高端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