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长安街街道|践行红墙意识 垃圾分类联动树责,部署优化,智慧赋能

2022-12-02 16:24

视觉

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认知,了解红墙分类文化,西长安街街道在红墙周边不断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体系,让居民了解分类、分好类,养成投放好习惯,做到人人参与,精细化。

联动树责

砥砺共建 党建路上树新风

凝聚红墙力量,弘扬党员精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响应“垃圾分类,党员先行”的倡议,西长安街街道开展在职党员20名,助力垃圾分类行动,每天利用上班前、下班后的时间段到点位开展志愿服务,通过户外宣传、上门入户等方式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派发宣传资料,给居民讲述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的好处;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讲解过程党员们也将居民家中的垃圾袋开袋检查,对分类不准确的居民进行耐心讲解,引导居民在家里分好类再拿到定时定点投放点,让居民形成正确分类、再投放的习惯。

党员表示,作为党员,不但自己要做好,还要把垃圾分类推广好、宣传好,不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把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的作用发挥好、传承好。做好社区、邻里、家庭的垃圾分类宣传员,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联防联控 常态化监督管理

推动垃圾分类联合执法检查,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大队对辖区餐饮单位、商务楼宇开展垃圾分类督导检查。检查中,执法人员对各单位餐厅是否设置厨余垃圾收集、储存设施等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并查看各单位餐厅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垃圾台账管理记录表等文件。执法人员提示餐厅负责人,要及时制止错误投放行为,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工作,对于检查中存在问题的企业,执法人员现场张贴不合格公示,要求单位负责人现场立行立改,并定期开展复查,确保整改到位。

聚力互动 共展新风尚

为了带动辖区内更多人员参与垃圾分类,西长安街街道不断组织各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知识宣讲活动、社会实践公益行动、再生资源回收积分换礼、垃圾分类线上应用培训,并且组织形式多样的互动游戏,以寓教于乐、轻松愉快的方式向辖区内居民及社会人员传播垃圾分类知识、技能,提高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增强源头减量、垃圾精准分类的意识。

部署优化

精准摸查 科学落实点位部署

西长安街街道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开展了多次实地调研,对辖区内机关楼宇、商业实体、行政机构、居民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垃圾分类、投放、收运、清理能力展开了多次多时段详细调查走访,根据各社区整体情况,机构性质的不同,环境布局的特点,人口结构、数量密度、常住居民分布情况,设立设置相应的垃圾分类处理设备设施,保证街道设立1个垃圾分类中转站、每个社区设置相应的垃圾分类驿站、居民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桶站、再生资源交投点,大件垃圾清运点、装修垃圾清运点;小区张挂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横幅、公示牌、桶上明示标识标贴,垃圾不落地的平房社区胡同设置垃圾分类公示牌;各企事业机构单位布置垃圾分类宣导展示信息、标识标贴。通过全局规划、重点布局,确保垃圾桶站使用率合理,便于垃圾分类清理处置,符合垃圾不落地要求,维护了街道、社区、小区内的环境卫生,推动了绿色、文明街区建设。

智慧赋能

模式创新 线下引导线上布局

在形成垃圾分类系统化管理模式,推进科技化、数字化运营体系构建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创新模式。西长安街街道通过APP、小程序应用,推广垃圾分类线上积分、预约回收再生资源、预约垃圾清运上门服务,与线下垃圾分类驿站、中转站分类回收处置服务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便于居民群众垃圾分类处置,推动了科技化、数字化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应用与发展,扩大了辖区垃圾分类的参与群体与信息宣导覆盖范围,使街区环境变得更加整洁、靓丽。

在今后的工作中,西长安街街道将继续强化社区环境服务管理体系,做到垃圾分类宣导全面到位,责任细节有效执行;组建思想意识过硬、能力全面、服务周到的垃圾分类宣传队伍;精准对接垃圾分类工作开展需求;为精细化垃圾分类管理,促进人居环境提升,共建社区美好环境创建新方法,发扬红墙精神,为首都北京的国际化城市建设做出努力,为营造北京环保、绿色、和谐、宜居的首都文明形象开辟新格局。


编辑:马晓双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