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邻居家门把手上挂上了药!有一种温暖叫邻里互助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贾亮

2022-12-17 15:27 语音播报

战疫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各位邻居,我家有美林,哪位宝妈有需要可以拿去应急。还有连花清瘟,需要的私信我。”“爱心防疫包里的物资我家目前都有,如果其他家人有需要的,可以把我们的先给急需的邻居。”12月15日早晨,北京西城德胜街道裕中东里19号楼1单元的微信群里发生了这样的对话。戴好口罩手套,拿上药品,把装有药品的小袋子挂在邻居家门把手上……7点50分,完成无接触送药流程后,李女士通过微信告诉邻居开门取药。

北京某小区邻里互助的聊天截屏。图据北京晚报

据北京晚报报道,就在这几天,北京很多小区的业主微信群里都出现了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场景,有的业主是看到邻居求药信息后,慷慨地向邻居提供药品、抗原检测试剂;也有的是考虑到一些邻居的不便,主动为有需求的邻居提供帮助;有的平时关系就还可以,有的则压根没打过照面;有的是整盒整盒地送,有的是分出其中的一板或者半板。“正好我家有,也不费事儿就给送了一趟。”李女士说,大家都是邻居,平日里谁家有事儿也会搭把手,邻里之间送点药不用提钱,相互帮助是应该的。

求的有求必应,帮的不求回报,在病毒正快速传播、越来越多人阳了的当下,邻居之间的互帮互助再次证明了“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也再次证明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的基因并没有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消失。即便平时因为忙碌疏于交流甚至邻里并不相识,能像老街坊那样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聊家常,但在邻居遇到困难的时候,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传统就会被激发。此刻,我们都是老街坊。

这一波的传染速度比专家预期地快了一些,一些家庭还没能够买到应急药品,就全家陆续阳性。青壮年面对发烧、咳嗽等还能挺一下,可一旦老人孩子出现症状,又无法判断轻重,就坐不住了。

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比往日更好更暖。虽然相关部门下大气力保障药品供应、确保市场稳定,但邻里之间的接济无疑更为便捷,急需的邻里就不必在寒风里去药店排队,也降低了出门感染的风险。关注身边还没有药的邻居,就是关注我们身处其中的城市。“正好我家有”里,是北京市民的大气,“都是邻居不要钱”里,有北京市民的局气。一如之前面对多轮疫情时,识大体顾大局而又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市民,始终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最大底气。

点对点的邻里互助,不仅能够迅速缓解邻居的病情,也能缓解他们的焦虑,更能缓解整个城市药品的保供压力。事实上,很多人在从阳过到阳康的过程中,吃不了多少药。那些囤了不少药的家庭,在留足家用以备不时之需后,不妨奉献一些给左邻右舍,携手前行,共同早日度过这一段。中国向来有择邻而居的传统,因为邻里不只是一个空间上的描述,还有一层情感和利益上的关系。有这样一群团结互助的好邻居,疫情一定会早日过去。

居家防控

编辑:贾亮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