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2 17:22
福利年休假事项,用人单位有权自主决定
不少用人单位在法律规定之外自设福利假期,这种福利年休假如果未休的话,是否应按照法定带薪年休假标准予以补偿?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22年度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典型案例给出了一个例子。
张某于曾担任某税务咨询公司高级税务经理,后来,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在职期间,张某每年享有20天年休假,其中法定带薪年休假15天,公司福利年休假5天。张某在2019年、2020年共计有9天福利年休假未休。在离职结算时,由于对未休福利年休假该如何补偿未作明确规定,某税务咨询公司按照单倍工资标准向张某支付上述未休福利年休假工资报酬,但张某认为应按照法定带薪年休假即双倍工资标准支付,双方因此发生争议。
张某要求某税务咨询公司支付这9天未休福利年休假工资报酬(差额)14482元。
最终,仲裁委员会裁决驳回张某的仲裁请求,一审、二审判决结果与仲裁裁决结果一致。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张某未休的福利年休假是否应按照法定带薪年休假标准予以补偿?
仲裁委员会认为,《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对劳动者应享有的法定带薪年休假天数及未休年休假应予如何补偿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对于用人单位自行设立的福利年休假,在未休的情况下是否应予补偿及补偿标准是多少,法律并无明文规定。按照民事活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某税务咨询公司按照单倍工资标准向张某支付未休福利年休假工资报酬,并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且张某要求按照双倍工资标准予以补偿并无相应依据,故其仲裁请求不应得到支持。
仲裁委员会提示,福利年休假作为一种员工福利,具有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让员工得到更好休养、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活力等作用,无疑值得提倡和鼓励。用人单位若建立福利年休假制度,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福利年休假制度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福利年休假的享有条件及天数;法定带薪年休假与福利年休假在使用上的先后顺序;福利年休假休假程序及时限要求;未休完的福利年休假是否支付相应补偿(如支付补偿,应明确补偿的标准)等。只有这样,用人单位才能既“把好事办好”又避免引发争议。